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工作范文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计划范文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发言讲话稿
  • 幼儿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中教育
  • 职业教育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文库 > 求职职场 > 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 正文 2021-02-17 06:00:16

    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讲话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开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新局面
    一一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是在我省森林生态屏障基本形成,生态建设处于"治理大于破坏"阶段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和全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成就与经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任务。下面,我着重就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成就
       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省自1963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在国家的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事业不断发展,有效地保护了我省的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2001年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启动实施,为我省自然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呈现跨越式发展的喜人局面。目前,我省林业系统已基本形成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自然保护区网络基本形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按照"抢救为主,逐步完善"的原则和省委省政府“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部署,我省林业系统在典型的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重点分布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建立了包括森林、湿地、荒漠和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15个,总面积达745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5。3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0个。自然保护区分布范围已经遍及岷山、邛崃山、凉山、相岭、大巴山等大小十余个山系,基本涵盖了四川省天然林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精华地带、自然风光最优美的名山大川以及川西高原沼泽和横断山脉物种富集区域,组成了类型多样、保护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区网络,有效保护了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规划要重点拯救的15类保护物种中,在我省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就有9类;全省50%的自然湿地,以及近90%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已聚集成为我省生态建设的一大宝贵财富。
       (二)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不断增长,生存繁衍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通过实施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和40多年的大熊猫保护工作,大熊猫保护区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快速增长。目前,我省已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35个,总面积200余万公顷,有近50%的大熊猫栖息地和近60%的大熊猫个体分布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及其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据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省野外大熊猫数量1206只,与上个世纪80年代相比,增长306只,增幅达33%;大熊猫栖息地177 万公顷,同比增长75万公顷,增幅达73%,大熊猫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76%和77%,均居全国第一。
       在重视野外大熊猫保护的同时,大熊猫人工繁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基本攻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中存在的"发情难,配种难,育幼难"三大科研难题,完善了大熊猫人工种群谱系,建立了大熊猫精子库,启动了大熊猫遗传物种交流。目前,全省人工圈养大熊猫数量已达到126只,占全国人工圈养大熊猫总数的75%同时,为保障人工大熊猫种群的安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完成了雅安碧峰峡基地建设,积极开展了大熊猫野外放归前期试验,为人工圈养大熊猫野外放归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三)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重要的湖泊、沼泽等湿地被纳入保护范围
       自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步伐加快,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湿地自然保护区迅速发展。到2005年底,全省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3个,保护面积289万公顷,使很多重要的自然湿地纳入了保护范围。二是完成了首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全省湿地资源状况。全省面积大于100公顷的湿地516个,总面积9617平方公里。三是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O充分利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人们对保护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四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我省湿地保护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全力推进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措施。这是我省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新的里程碑,对指导和推进我省湿地保护管
    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自然资源开始得到合理利用,促进了社区经济和生态文化的健康发展
       野生动植物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践证明,自然保护区在强化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旅游、多种经营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动社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我省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充分利用区内景观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年接待旅游人数190多万人,直接旅游收入4个多亿,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峨山山系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在周边社区实施社区共管,自然保护区利用自身优势,指导周边社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种植养殖业,开展节能示范,建立小额信贷基金等,初步形成了王朗民族社区共建模式、唐家河社区资源共管模式、勿角及自河社区节能模式,大大促进了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社区群众对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的理解和支持。
       自然保护区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开展生态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阵地和科研教学基地。卧龙、九寨、黄龙自然保护区已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唐家河等10个自然保护区被列为科普教育基地、生态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省自然保护区每年接待的参观考察人数已超过200万人次,对普及科学知识、弘扬先进文化、提高全民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O卧龙、唐家河、王朗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省著名的生态保护宣教基地,人们在回归自然、观光旅游的同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的成就。
       (五)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得到提高
       我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占有重要地位, 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众多国际保护组织的广泛关注。世界自然基金、全球环境基金、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保护国际、湿地国际等国际机构和非政府保护组织,先后与我省许多自然保护区合作开展了"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地区项目"、"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中德合作四川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项目"以及大熊猫保护与科研项目等。自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国际组织援助我省自然保护项目折合资金达5000多万元。这些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不仅为自然保护区提供了资金、技术和设备支持,而且在自然保护区管理理念、资源调查、能力建设、社区发展、科研监测、宣传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树立了我省重视生态保护的良好形象。
    尽管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已取得一定成就,总体发展状况是健康的,也是有序的。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与建设生态四川,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自然保护区整体布局不够合理。目前,我省自然保护区个数和面积均位居全国第四位,但整体布局还不够合理。从地形地貌来看,我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横断山脉和盆周山地,川东、川南地区自然保护区较少;从行政区划来看,我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甘孜、阿坝两州,其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省的60%和78%;从保护对象来看,约三分之二的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类型,湿地、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比重较小。
       二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我省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人员素质仍不能满足有效保护的需要,内部机制还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至今仍有部分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县未设立专管机构和配备专管人员,更未能全面、系统地开展野外救护、宣传教育、巡护监测等工作。"批而不建"的问题依然严重。
       三是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薄弱。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贯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权属不清,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大量开垦和随意侵占湿地。特别是近年来有的地方盲目 开发湿地资源,建设水电设施,造成河流湿地断流,严重影响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生态平衡。
       四是自然保护区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国家已投入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2亿多元,主要用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全省获得过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自然保护区仅27个,还有许多保护面积大、生态功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未能获得应有的投入。加之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以及财政事业经费没有保障,致使部分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落后,无法正常开展宣传教育、巡护监测等日常保护管理工作。
       五是保护与利用的矛盾仍较突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需求不断增长,部分地区水电开发、旅游开发等活动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的矛盾突出。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动下,非法进入自然保护区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猎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同时也损害了我省保护事业的公众形象。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的基本经验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人民政府肩负着领导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任,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建设、管理以及机构、编制、人员的确定,都离不开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是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审批机关。为加强对大熊猫这一旗舰物种的保护,1984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专门作出了保护大熊猫的决议, 并在颁布的《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保护大熊猫实行县长负责制,省和大熊猫分布的市(州)、县均成立由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的大熊猫保护抢救领导小组。为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2006年省政府办公厅发出的《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湿地保护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正是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才使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呈现出目前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 地保护事业,只有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二)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需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我省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然景观。近年来,许多自然保护区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坚持一手抓保护,一手抓发展,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区 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雪使保护区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实现了互利共赢,在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卧龙自然保护区坚持"重保护、强科研、促发展"的工作方针,把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大熊猫生态旅游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社区群众直接参与"两大"工程建设和生态旅游服务,调整了当地经济结构,全区农民人均纯 收入明显高于邻近民族县的平均水平。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采取参与式社区共管模式,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先后与国际保护组织共同投入周边社区资金600多万元,为社区群众修建人畜饮水工程、农田灌溉系统、改造小学校园、建造节能灶等,还吸引周边社区富余劳动力与保护区职工共同发展养蜂业,每年为周边社区近60户村民平均增收3000多元。王朗自然保护区坚持高品味、小规模的生态旅游模式,积极开展科考游、观光游、探险游、白马风情游等生态旅游活动,不仅带动了社区经济的发展,而且自身旅游收入除弥补财政事业经费的不足外,生态监测和巡护所需的野外装备、工作补助、车辆维护等大部分经费也主要来自于生态旅游收入,使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三)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需要不断提高保护管理水平
       我省自然保护区无论是数量还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均名列全国前茅,特别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已超过全国乃至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保护区质量和管理水平还远远跟不上有效保护与和谐发展的需要。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按照"早划多划、先划后建"的原则,各地抢救性地划建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实践证明,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情况下,从国土生态安全出发,抢救性划建自然保护区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自然保护区础设施跟不上,人员素质偏低,"划而不建、建而不管",已严重制约了保护事业的发展。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关键是要落实保护管理机构和人员,无机构飞无编制、无人员的"三无"自然保护区不可能对区内自然资源实施有效保护。目前,多数自然保护区仍停留在"守摊子"上,能正常开展巡护工作的仅39个能开展大熊猫生态监测的仅22个,有人员编制的自然保护区仅80个,不足保护区总数的80%。尚有35个自然保护区没有获得正式编制,甚至还有15个自然保护区至今无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因此,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事业的大发展得益于大型生态工程的实施
       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早,但自然保护区的大发展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1992年我省启动实施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使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迅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1998年我省启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地保护了天然林生态系统,改善了保护区的外部环境,减轻了保护区的压力,也为新建自然保护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1999年我省启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仅恢复了森林植被,也为野生动物基因交流创造了条件,有效缓解了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和岛屿化问题。2001年我省启动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自工程实施以来,全省自然保护区迅猛发展,数量增长了5倍,面积增长了近10倍,保护区类型已由单一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发展成为既有珍稀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有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还有荒漠类型自然保护区,提前实现了《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确定的到2006年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13。659毛的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大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带动作用。
       三、明确目标任务,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全省林业面临的形势喜人,生态建设已进入"治理大于破坏"的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要高度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抓紧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修复典型生态系统,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提高保护水平,切实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林业保护事业 的发展,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面对新形势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提出的新要求,今后一个时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贯彻意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严格保护、 依法管理、科学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雪以建立和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大熊猫、 川金丝猴、藏玲羊、房类、野生鹿类、野生雄类、黑颈鹤、攀枝花苏铁、野生兰科植物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以及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高山灌丛、自然湿地等典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努力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四川,构建和谐社会。力争到2010年,全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2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20个。保护管理总面积达到78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左右,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种类齐全、功能完善、重点突出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使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濒危物种的生存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到2020年,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并稳定在150个,国家级保护区达到30个以上。保护管理总面积达到82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7%左右,建成比较完备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体系,使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95%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濒走,物种的生存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确立上述目标任务,是我省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生态四川、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关键是要从思想认识上、工作的着力点上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认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我省林业继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之后,启动实施的第三大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去年,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发出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湿地保护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定保护湿地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要求林业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各地一定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是要确立自然保护区建设在生态保护中的关键地位。在我省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处于"治理大于破坏"阶段的新形势下,如何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强对现有生态资源的保护就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态建设中,既要坚持抓生态资源发展,又要坚持抓生态资源保护。要通过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确保现有生态资源持续健康地发挥效益。在抓生态资源保护工作中,既要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也要重视对野生动植物、湿地等资源的保护,全面落实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实行的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是高效益的就地保护模式,是生态保护的最佳选择。目前,我省绝大部分典型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种群和野生植物重点分布区域都在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保护,可以说,最完整的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在自然保护区,最珍贵、最精华的天然林在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最佳栖息地在自然保护区。因此,加强生态保护,应当首先把这一最重要的吉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好。二是要深刻认识湿地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我省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在维护我省及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着眼于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科学认识湿地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认识湿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从推进林 业历史性转变的需要出发,深刻认识湿地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保护和改善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方面,更是保障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重要载体。可以说,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对待湿地已经成为检验一个国家和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把湿地保护好、建设好,就是保护小康社会的生态基础,就是为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作贡献。
       (二〉巩固完善现有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功能,全面提升保护管理水平
       我省自然保护区无论数量、面积还是覆盖保护的珍稀动植物种类,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并不意味着我省自然保护区保护 管理工作就搞得很好了。检验一个地区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标准,不仅要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规模,更要看自然资源是不是得到有效保护,保护管理体系是不是健全完善,保护管理机构 是不是能够有效运转,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不是得到妥善处理。对照上述标准,无论从全省的整体水平,还是从保护区个体的情况来看,保护管理工作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把巩固完善现有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功能放在首位,坚持把强化管理、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努力使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实际情况看,没有自然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区比重偏小的市,一般都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这些市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挖掘潜力,力争在湿地保护或保护小区建设上有所作为。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较大的市州,要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区条例》和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法落实保护区的管理机构、编制和人员,落实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权限,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分级分类管理体系,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理水平,促进自然资源的严格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三)把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社区质量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我省是西部林业大省,但目前基础条件还比较差,经济实力还比较弱。自然保护区又大多地处边远贫困地区,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要求更加迫切。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雪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是当地群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统筹兼顾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兼顾周边社区群众的根本利益,要让社区群众从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实践证明,自然保护区的稳定与发展,离不开当地经济社会 的发展,没有自然保护区内及其周边社区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现象就难以避免,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因此,我们要从维护自然保护区长远发展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研究自然资源的科学利用方式,引导社区群众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帮助社区群众寻求 脱贫致富的门路。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经验证明,实行社区共管、发展生态旅游是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最佳切入点。我们一定要在思想上更解放一点,在开发利用的步子上更快一点,把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与社区群众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推行社区共管机制,支持和鼓励自然保护区在实验区内依法开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扶持和帮助社区群众发展生态经济。
       四、当前要进一步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全面做好新形势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进一步认清全省林业面临的大好形势,立足当前,着眼长 远,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做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一)坚持突出重点,完善和优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布局
       《四川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已于2002年经省政府批准实施,从实施情况看,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已提前实现了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当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要特别重视布局与结构的调整。一是要进一步摸清家底。各地要对所辖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进行一次详细的调查摸底,特别是要把自然保护区的权属、四至界线落到实处。二是要抓好保护区升级。各地要精心组织一批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对象突出,地方政府重视,管理基础较好的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三是要做好新区建设工作。对确有保护价值的地区,要有重点、有计划地新建市(州)级、县级自然保护区或自然保护区小区。在新区建设中,要特别注意湿地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的建设,力争有一个大的突破。四是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国家和省重点扶持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林业局拟选择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示范区建设,省里也将结合实际情况,筛选部分基础条件好、地方积极性高、发展潜力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抓点示范,重点扶持。各地要创造条件,积极支持创建国家级或省级示范保护区。
       (二)进一步强化管理,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保护管理是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的薄弱环节。各地要把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在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和内部管理上狠下功夫,力争在短时期内有一个大的提高。一是加强管理机构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是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各市(州)林业局要像重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一样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要配备专管机构和人员,设立专门机构暂时有困难的,也必须确定专管人员,切实做到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方面不缺位,对自然保护区,已有管理机构的要进一步完善,没有管理机构的,要尽快报请地方政府落实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二是制定和完善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依据,要通过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目标、保护措施和资源开发利用初步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力争在1-2年内全面完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或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三是加强各项基础工作的管理。要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管理,尤其要做好监测数据、巡护记录、科研成果等重要资料的收集和建档工作,加快自然保护区基础数据库、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岗位培训和对外合作交流,进一步发挥自然保护区在生态道德教育、科学研究和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四是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制定保护区岗位责任,合理配置保护区人力资源,把落实的分区规划的管护责任与野外巡护责任结合起来,实现贵、权、利的统一,建立和实施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逐步推行重点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五是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程序,遵守国家有关财经纪律。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调整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严禁挤占、挪用、套取项目建设资金。各在建项目法人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要立即纠正和整改。
       (三)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促进社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不仅是自然保护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增加社区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O对 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利用,要讲科学的态度,既不能认为自然保护区的一草一木都不能动,但也不能等同于一般地区资源来对待,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实验区的资源可依法进行适度有序、科学合理的利用。各地要认真研究和探索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问题, 充分利用实验区的土地资源、景观资源、水电资源和非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种植养殖业和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O具备条件的自然保护区,力争通过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逐步实现"以区养区,以区兴区贯以区富区"。一是开展资源利用的自然保护区,要依据批准的总体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编制资源利用方案或生态旅游规划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主要保护对象生态影响评价,经科学论证和批准后组织实施。二是要积极探索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自然保护区要加快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开展资源资产评估,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采取承包、租赁、合资、合作等多种经营形式,加快资源利用进程。三是要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资源利用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必须服从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统一管理,不得因开展经营利用活动而改变自然保护区的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
       (四〉加快湿地保护步伐,有效保护重要湿地资源
       各地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湿地资源。一是编制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我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目前正在抓紧编制,上半年可望完成。各地也要从实际出发,抓紧组织编制本地区的湿地保护规划并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湿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落实到具体湿地。二是推进自然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对现有湿地资源要实行普遍保护,坚决制止随意侵占和破坏湿地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要采取积极措施在适宜地区新建一批湿地自然保护区,对不具备划建自然保护区条件的也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湿地保护小区等形式加强保护管理,力争近期重点把高原沼泽、湖泊等自然湿地纳入有效保护范围。三是加强组织领导。湿地保护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国家把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牵头任务交给了林业部门,这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 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把湿地保护管理列入重要议事目程,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面履行好国家赋予的职责。
       (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的投入力度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是制约我省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各级地方财政还不富裕,要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保护事业不现实。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自然保护区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所需事业经费纳入当地公共财政预算。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现行资金投入政策,多渠道筹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资金。一是落实天保工程管护经费。自然保护区管护着全省最珍贵、最精华的天然林,我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已按面积将自然保护区管护经费落实到了工程实施单位。各市州林业主管部门要督促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尽快落实自然保护区管护经费,省里届时将进行督查。二是积极争取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国家已在部分省区实施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我省将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届时应优先将自然保护区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O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随着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国家加大了自然保护区投入力度,各地要做好自然保护区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搞好项目储备,以项目争取国家投入。四是积极争取省本级投入。省厅积极协调省级有关部门,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每年筹集部分资金,重点用于省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五是继续争取国际援助资金。各地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为保护事业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资金。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六)坚持依法保护,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的犯罪行为
       近年来,在个别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猎杀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应是自然保护区工作上的重大责任事故,也反映出自然保护区管护工作上有缺失。对此,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结合日常管理和巡护监测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一次反盗猎专项治理行动,切实避免类似情况的再度发生。一是自然保护区要规范野外巡护监测行为,明确巡护监测责任区域,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日志成册",切实发挥巡护监测的作用。二是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协调森林公安、武警,在重点保护动物集中分布地区,组织开展反盗猎行动,全面清除自然保护区内的猎套、陷阱。三是要切实做好野生动物疫病疫情的预警工作,特别是针对大熊猫、金丝猴等重点旗舰保护物种,要加强监控,一旦发现野生动物非正常死亡现象,要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先期防控工作。四是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林业局关于野外大熊猫救护工作的规定》,严禁以救护的名义,捕捉野外健康大熊猫,严禁非法饲养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同志们,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是一项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人类长远发展的崇高事业,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开创自然保护区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生态四川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访问:野生动植物 讲话 保护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在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讲话》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