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工作范文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计划范文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发言讲话稿
  • 幼儿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中教育
  • 职业教育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文库 > 初中教育 > 青年中心有效组织、联系、服... 正文 2021-03-21 10:12:04

    青年中心有效组织、联系、服务和凝聚青年研究

    青年中心有效组织、联系、服务和凝聚青年的研究


    内容摘要
    青年中心作为社区新型青年组织,正在团组织的领导下积极试点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基本呈现出良好的运作态势,但是受目前外部客观因素和内部运作瓶颈的制约,仍然出现组织联系不全、服务凝聚有限等问题。本篇研究报告以青年中心有效组织、联系、服务和凝聚青年为课题,通过调研问卷、会员访谈以及亲身参与中心活动等方式对全市青年中心做了调查研究,试图在青年中心如何以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以营造健康的建设环境为保障,通过社会化运作提高组织覆盖,从而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方面提供初浅的建议。

    关键词
    青年中心 青年组织 凝聚青年


     
    近年来,社区党建成为巩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载体。市委自去年十月提出“社区党建全覆盖、社区建设实体化、社区管理网格化”的目标以来,繁荣社区文化、完善社区治理、强化社区服务已成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这为社区团的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市场经济变化带来的青年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青年需求满足途径的转变,社会转型带来的传统团组织归属感的缺失,以及中介组织、社会团体等的蓬勃发展等为共青团组织带来严峻挑战,基层团组织出现覆盖有限、对青年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壮大共青团的生存空间,增加团组织的牵动力已成为团组织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团中央提出青年中心的概念,从理论上指明了构建新型青年组织、凝聚团组织外延群体的具体方向。可以说,创建青年中心是共青团组织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重获生机和活力,重新赢得青年的一次勇敢的尝试。上海青年中心建设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探索,已初见成效。为了更好地推进青年中心建设,团市委地区工作部(郊区部)联合浦东新区团委、长宁区团委、静安区团委、松江区团委等团组织,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

    一、工作现状
    (一)初步建立了组织网络构架,联系青年有了新的依托
    全市现已建成59家青年中心,由于各街镇青年需求及工作特点的差异性,青年中心呈现不同的建设模式及发展特征,但是基本形成了纵向(即区级青年中心、街镇青年中心、居村青年中心并存)与横向(青年中心与区域内其它机构实现资源共享、项目联动)交错的格局。
    1、“按需设置”的建立方式扩大了社区青年组织网络
    青年中心根植于社区,重点关注体制外青年群体,力求拓宽青年工作的覆盖面。上海除在街镇一级建立青年中心外,部分地方还因地制宜,设立分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青年中心分中心42个,其中居民区青年中心5个,村级青年中心2个,商务楼宇青年中心24个,企业内部(包括学校)青年中心8个,园区青年中心1个,外来青年聚居地青年中心2个。青年中心分中心的建立将青年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第一线,使青年增加了组织归属感。
    2、内部组织建设搭建起服务青年的基础平台
    青年中心围绕组织创新的核心理念,在建设起步阶段结合区域发展和青年需求特征设置部室;
    整合社区杰出青年、热心青年事业的驻区单位等搭建理事会;
    甚至引入党政力量建立顾问团。青年中心围绕本身的服务宗旨构建组织形态,为联系青年搭建组织平台,体现了中心的主体功能。
    3、社团成为联系青年的重要载体
    青年中心通过整合和重新培育,形成了有关运动休闲、健康交友、艺术交流、素质拓展、志愿者服务等一批较有活力,能够带动青年中心活跃的社团组织,如长宁区虹桥社区的“金话筒俱乐部”、天山社区的“爱心部落人”社团、静安区南京西路社区的“相约四季”俱乐部、松江区中山社区的“茸峰车友俱乐部”等,它们围绕青年中心宗旨,按照各自的社团组织原则招募会员、开展活动、并且实施自主管理。社团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直接畅通了联系青年的渠道,以社团为纽带的新型组织正在加大对社区青年群体的联系。
    (二)项目建设初见端倪,服务青年有了新的载体
    青年中心围绕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婚恋生活、就业创业等主体内容设置服务项目,在服务青年方面体现出几个特点:
    1、服务的特定性保证了青年中心的固有人群
    青年中心针对特定群体开发相应项目,如针对白领青年开设零起点钢琴培训班、踢踏舞培训班等;
    针对农村青年,开设水产养殖辅导课程、创立农业种植沙龙;
    针对进城务工青年,提供法律咨询、沪语培训服务;
    针对弱势群体,开设爱心超市,捐赠物资并提供就业岗位等。青年中心以项目为纽带联系和服务了一批有着相同志趣或相近诉求的青年群体。
    2、项目的创新性保证了一定的参与度
    部分项目经过实践,对青年有一定吸引力,在社区形成一定知名度,如长宁区仙霞社区的“美丽新娘培训”、奉贤区南桥镇的“缘来是你”单身青年活动等。项目中融合的时尚性、创新性元素赋予了青年中心一定活力,也得到了青年会员的认可。
    (三)建设方式实行转变,影响青年寻求新的方式
    1、大力吸收加盟单位,尝试市场化运作
    青年中心以互惠互利为基本原则,通过项目加盟的形式吸收各类企业成为中心加盟单位,为会员争取教育培训、娱乐休闲等方面的优惠服务;
    同时积极争取加盟单位的阵地资源、资金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推广青年中心主体项目。如松江区岳阳社区与青藤琴行合作开办古筝和钢琴培训班,既拓展了服务项目,又为中心的日常运作提供了经费支持。
    2、通过社会化合作,提供专业性服务
    部分较为成熟的青年中心开始探索与社会中介机构、专业策划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和运作深受青年欢迎的活动和服务项目。如长宁区几个青年中心联合与西郊百联购物中心、玫瑰坊商业街等大型商场共同举办摄影大赛、卡拉OK赛等文化活动,并形成了长期双赢的合作制度。
    3、由服务青年走向服务社区、服务社会
    青年中心发挥会员特长和组织优势,结合重大节庆,在社区或者跨区域开展服务活动,在公益性服务中逐渐引导青年。如今年的三五和五四期间,全市青年中心分别以“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青少年”和“继承五四精神学先进,构建和谐社会显作为”为主题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形成了一定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一)自身定位出现一定偏差
    1、青年中心与团组织关系定位不明
    部分团干部在青年中心的定位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有:一是将青年中心视为团组织的简单拓展,在资源上没有完全整合,而是简单套用团的阵地、项目、政策和资金资源;
    在建设方式、项目操作方式上照搬团组织的工作模式,这不仅造成团组织与青年中心建设的相互混淆,也不利于青年中心实现政治型组织向服务型、社会型组织的转变。二是教条式地完成青年中心的要素建设,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完成任务,缺乏相对稳定的工作制度,造成有些机构无法作为,形同虚设。三是将青年中心建设的重心放在有形阵地的建设上,忽视了运作机制的建设,阻碍了青年中心的长效发展。
    2、与党政工作融合不够
    全市除长宁区将青年中心建设纳入区实事工程,争取到资金、政策等支持外,大部分青年中心以自身摸索或由团组织牵头运作为主,与党政缺少沟通,青年中心这种组织创新概念在党政领导中影响不大,而党政对青年中心认识的不明或不统一直接导致资源的短缺。如:与已有的社区重要活动场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东方社区信息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阳光驿站等)建设衔接共享不够;
    政府项目向青年中心倾斜不足;
    区域内专业人才难以引进等。阵地、项目、人力、资金资源的匮乏为青年中心的建设起步带来一定障碍。
    3、与现有的青年自组织的关系衔接不够
    青年中心作为社区新型青年组织,以社团为基本活动单元,但是目前尚未与之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青年中心对社团的关注、扶持和管理与其建设目标还有差距。一是缺少对社团的了解和联系。总体而言,当前青年中心缺少对区域内青年热点、特点、兴趣等的研究,缺乏对区域内各类青年社团、青年组织、协会、俱乐部以及兴趣小组的了解和掌控,直接联系青年的载体还不多。二是组织介入不够。部分青年中心通过挖掘、培育或重新整合,形成了一些新型社团,但是以社团为依托建立的青年中心,其组织化形式没有完全跟进,社团负责人、积极分子在青年中心总体建设中的作用未完全发挥出来。三是管理跟进有待加强。目前青年中心专职人员疲于应对会员招募、组织构建、项目设计等工作,未建立起对青年中心社团基本的考评和管理制度。
    (二)自身建设与青年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为止,共青团组织体系根基依然在单位中,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成为“社会人”,“单位制”的共青团组织在覆盖和服务青年方面已显得捉襟见肘。因此,团组织试图以社区为根植地,通过青年中心向“社会”青年提供更多的服务,积极打造青年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但是,青年中心囿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整合社区资源方式和能力的单一,相关制度和地位的缺失,难以在和青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领域、新方向上有所突破。
    1、市场运作没有找到好的结合点
    部分青年中心将建设思维框定在公益性项目服务青年的定式中,没有尝试公益性服务与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自负盈亏方式。青年中心项目要迎合和贴近青年人需求,必须针对特定群体开发特定项目,并采取市场化方式保持其专业性和鲜活力。在这方面,各个青年中心存在较大差距,有些已通过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实现了青年中心自负盈亏,而大部分仍处于被供给状态,离“自转”距离甚远。
    2、社会拓展机制尚未形成
    在基础性项目建设基础上,部分青年中心正在尝试着与加盟单位、社会中介机构等进行合作,但是由于青年中心社会效应尚未形成,社会地位还不明显,社会化推进难成规模,主要表现在:整合社会资源方面依旧存在瓶颈;
    在青年中心与加盟单位、社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发服务项目上还没有做深做透。
    3、项目管理尚待完善
    青年中心以项目为凝聚青年的纽带,项目建设可直接活跃青年中心的建设。但是部分青年中心没有根据青年实际需求设置项目,只是凭“直觉”或依旧沿用团组织“惯性思维”开发项目,使项目建设带上个人色彩,偏离青年中心的服务初衷;
    大部分青年中心由于在起步阶段,还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管理方式还带有简单化、程序化、行政化烙印,在项目的评审考核、制度构建过程中也未将青年的主体地位充分显现出来,这样不仅浪费了服务项目开发和设计的成本,也使项目的持久度大打折扣。
    4、专业化职业化工作队伍的匮乏为项目操作、组织巩固带来障碍
    从目前来看,青年中心工作队伍主要由团工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青少年事务社工和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由于兼职人员时间精力有限、责任不明,同时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显不够;
    另一方面,青年中心缺乏对现有工作队伍的培养和跟进,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与青年中心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三、相关对策
    (一)营造外部环境
    青年中心建设是共青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青年工作的必然选择,要实现青年中心的宗旨目标就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形成社会化推进青年中心建设的工作体系。
    1、争取将青年中心工作纳入党政总体工作
    青年中心要找到与党政中心工作的契合点,推动自身建设。一要争取党政政策支持,努力确立政策导向,建立健全青年中心相关政策文件,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如以联席会议、简报报送的形式,争取党政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对青年中心建设阵地、项目、资金、人员上的支持。二要争取政府青年事务。在政府职能转变中,要把很多公共服务的职能下放给社会中介组织,而青年中心这样的青年组织恰恰就是受政府委托实施项目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团组织和青年中心应该在其中发挥各自组织所长,分板块承办项目,形成青年中心与团组织互动的良好格局。三要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青年中心自身设计项目或在与社会中介机构合作服务的过程中应树立专业意识,并积极争取政府购买其服务,深化中心服务品牌。
    2、青年中心与团组织应“联而不同”
    无论是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方式来看,我们可以说青年中心是对团组织工作的有力补充,两者关系概括起来称为:联而不同。联,即关联,青年中心与团组织应该做到成员互动、资源互动、活动互动。不同在于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所贯彻的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和青年中心作为青年社团联盟、青年自我管理的组织体系所宣扬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上的差别。团组织在青年中心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好联系(社团)、引导(骨干)、协调(资源)的作用,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可“严抓不放”。
    3、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青年中心建设着眼于社区,服务于社会,在起步阶段尤其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营造社会环境:一是充分发挥与青少年教育和青少年事务有关的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努力将相关单位纳入青年中心开放的工作体系,使青年中心工作由共青团一家唱“独角戏”变成“多方协作”,不断增强和扩大青年中心的整体力量和工作资源。二是积极承担社会青年事务。围绕婚恋家庭、健康交友等维系青年生存发展的青年事务,青年中心要加强与社会力量的沟通,将部分青年社会行为转移至青年中心承担,并通过合作提供优质低偿服务。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组织优势和媒体优势,加速青年中心在社会中的影响。如结合会员招募会、青年中心展示会等形式加大对青年中心理念的全面宣传,为青年中心进一步积累社会资源奠定基础。
    (二)夯实内部运作
    1、以平等共处、组织共进为运作理念
    青年中心应结合其定位要求,倡导以会员制为基础的青年平等相处的组织原则,在融洽的群体氛围中为会员提供个体的展示舞台;
    青年中心是一个社团联盟,它的特色或者说能够维系其长期发展的必然是组织建设,应该围绕理事会、议事会等核心力量,集各方之力共同推进组织建设。
    2、以强化内部运作为建设重点
    第一,规范内部组织建设。青年中心要适应青年群体流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实现对青年的有效覆盖,就必须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式的组织体系,建立规范化组织制度。一是加强理事会建设。积极吸纳社区内致力于青少年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和杰出个人成为青年中心理事单位,强化青年中心组织核心力量,形成青年中心的力量矩阵。二是加强社团凝聚。青年中心应该积极地发现、培育和扶持社团发展,构建便于服务青年、联系青年、凝聚青年的社团联盟,以社团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和调整项目吸引人气,通过加强对社团骨干的引领进一步集聚青年。三是推进专业化队伍建设。要重视骨干培训工作,引导骨干在工作方式上实现转变。要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对专职工作者,建立以会员反馈意见为主要依据的考核制度,并以竞争激励机制促进工作队伍的优胜劣汰;
    对兼职工作者或志愿者,完善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制度,以“积分制”、“折扣制”等形式激发他们服务的积极性。
    第二,以青年需求为着眼点,社会化推进青年中心自身建设。青年中心应当是政府支持、社会赞助、合作运营、优惠服务、自负盈亏的非盈利性社会组织,若要实现自身的高效运转,应跳出团组织大包大揽的工作模式,尝试以行政推动和社会运作相结合的灵活的、引导性的运作机制。一要建立社会性关系。青年中心应积极寻求社会层面的支持,争取阵地、资金等资源。二要加强项目化合作。青年中心可采用合作经营或委托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发挥社会力量的行业服务优势,围绕青年需求合作开发项目,为青年提供宽领域的专业性服务。三要完善社会化监督和管理。青年中心应该集社会、党团和青年的力量,逐步建立全面、科学、开放的监督管理体系,努力使青年工作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四要促进青年中心联动发展。青年中心作为一种开放体系,应该以项目合作为载体加强组织沟通,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区域互动、优势互补,也有利于提升青年中心的整体社会效应。
    (三)竭诚服务青年
    青年中心区别于传统团组织的一大特征在于,它是扁平化组织,遵循由下而上的建立方式和平等的联系方式。青年中心建设必须要遵从和发挥青年的主体地位,以此为基础搭建服务平台。
    1、畅通联系青年的信息渠道
    依托社团、社会组织建立信息联系点,初步形成面向青年的社会信息系统,为党政领导及团组织倾听青年呼声,了解青年愿望,掌握青年工作动态畅通渠道。利用各种信息化联系手段,在联系会员、服务青年上提高便捷性、实效性。
    2、动员青年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青年在青年中心既是服务的就受者,也是服务的组织者、提供者,青年中心要通过对青年意识的引导使青年的主体地位、主人身份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得到确认,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在这个持续互动的程中得到体现。

    推荐访问:青年 凝聚 组织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青年中心有效组织、联系、服务和凝聚青年研究》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