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春节
  • 清明节
  • 五一劳动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 十一国庆节
  • 妇女节
  • 青年节
  • 六一儿童节
  • 教师节
  • 护士节
  • 记者节
  • 植树节
  • 重阳节
  • 八一建军
  • 节圣诞节
  • 父亲节
  • 光棍节
  • 中元节
  • 七夕节
  • 情人节
  • 元旦节
  • 建党节
  • 感恩节
  • 万圣节
  • 母亲节
  • 元宵节
  • 情人节
  • 愚人节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节日大全 > 节圣诞节 > 古诗鉴赏病例分析 正文 2021-03-15 10:29:15

    古诗鉴赏病例分析

    古诗鉴赏病例分析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问题。 
                                     蝶恋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问:词的上阙中,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
    解题指导:

          “怎样表现离恨苦”,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有三个要点:“菊愁兰泣”、“燕子双飞”和“明月无情”,答题时三者缺一不可。


    参考答案:

         诗人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移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
    用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
    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病例1:

         小花小草愁得哭泣生烟;
    天冷了,燕子成双成对飞去,人却不能。月亮不解我的心;
    天亮了,我也不曾安睡。


    病因之一:以译代析,没有鉴赏。

    病例2:表现了诗人伤心、惜别、孤独的离恨苦。


         病因之二:南辕北辙,答非所问。

    病例3:作者用凄凉的景色描写出一幅独自一人、寂寞无聊的画面,抒发自己的幽幽离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病因之三:笼而统之,以空对空。

    病例4:作者通过对燕子等景物的描写,写出自己的离恨苦,衬托出自己的苦闷心情。


         病因之四: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病例5:作者借物抒情,用了菊、兰、燕子、明月等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景物无情人有情的情感,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离恨苦。


         病因之五:浮在表面,缺乏分析。

    学生优秀答卷:

         例1:首句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表面写菊愁兰泣,实则是人内心悲伤;
    然后用燕子双飞来反衬人的孑然一身,凸显出主人公的孤独和对所思之人的期盼;
    最后两句再次使用拟人的手法,埋怨月光照朱户的无情,以明月“不谙”衬“人谙”。反复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地表现离恨苦。   
         例2:花笼轻烟,似脉脉含愁;
    兰花沾露珠,象默默饮泣。作者先把菊、兰拟人化,表现出自己的哀愁。燕子双飞反衬出诗人的孤独,明月之“圆”暗衬离别之“缺”,作者借物抒情,用了“拟人”和“反衬”表现了离恨苦。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      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问1:诗歌三、四句中的“吹”、“逐”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


    说明: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参考答案:
         “吹”字有唤醒之意,它使春风显得特别多情,唤起游子的乡思并且特意殷勤吹送诗人的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
    “逐”有急切的意味,不仅写出了思乡之切,而且一个“逐”字还使乡梦由无形变有形,具体形象可感。

    病例6: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想念春天,便梦见春风。本来梦是人的主观意识,但这里用“吹”,说明作者是因春风而发梦。“逐”是追的意思,不说春风带我,而说我追春风,是梦吗?表现了作者对春的向往。


         病因之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问2 :“春”字在抒发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
    说明: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参考答案:

         在整首诗中,“春”字贯穿始终,它触发乡思,引发乡梦,吹送乡梦,无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使乡思乡梦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

    病例7: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代表着万物复苏,也是给人带来希望的季节。作者陶醉于春天,体现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抒发了快乐的感情。


         病因之七:望文生义、任意发挥。


    病例8:

    作者借“春”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为国效忠的强烈愿望。诗人连做梦都随春风来到洛城,可见诗人怀才不遇,渴望一展雄才的豪情壮志。


    病因之八:无中生有,盲目套用。

    学生优秀答案:

         例1:“春”字贯穿了全诗,引起思乡之情,又把思乡之梦送回家乡。给人一丝温馨的感觉,并不像秋思那么凄凉悲苦。


         例2:“春”贯穿于全诗之中,触发乡思,引动乡梦,使得原本伤感的乡思乡梦似乎也渗透了春的温馨,抒发了梦境中心灵得到慰藉的喜悦。


         例3:“春”字贯穿全诗,因春天的景物触动了漂泊异乡的情怀,由春触发了思乡,而思乡梦也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春的色彩是明丽的,更多地体现出了乡思的伤感惆怅而减少了沉重苍凉。


    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沈 献 章
    一、审题指导
    材料作文之一:

    苏联解体后,经济一片萧条,普通人的生活困顿不堪。一天,某公应邀去一个俄罗斯朋友家里度周末。去之前,他曾设想也许能吃到一顿丰盛的晚餐。


    开饭后,他才知道,和平常一样,没有面包,也没有牛肉和洋葱,吃的只有土豆和不多的西红柿酱。但是,杯盘极其讲究,中国的青花瓷盘、银质的刀叉,摆得一丝不苟,仅有的
    小半瓶伏特加酒,均匀地分到6个银质的杯子里。因为夜晚,他们还点起了蜡烛,为了节约,五个头的蜡台,只点燃两个。


    好客的主人虽然已经瘦了许多,却仍然像往昔一样风度翩翩,酒在唇上只沾一点点,
    颔首致意。煮熟的土豆剥皮后被切成不大不小的长块,朴素干净的女主人围着洗得发白的小围裙,将土豆块小心地分送到每个人的餐盘里。其间,男主人还给大家演奏了手风琴曲。


    某公说,这是他最难忘的一顿晚餐。十多年后,他还感慨万千。


    请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材料作文之二:

    先前,遥远的维拉尼在一个强悍而又贤明的国王统治之下。


    然而有一夜,在全城都已入睡之后,一女巫来到城中,在城中唯一的一口井中滴入七滴药液,并宣称:“此后再饮井水者必定变为疯子。”
    次日晨,全城的居民——除了国王和侍从长——都饮了井水,果如女巫所言变为疯子。


    当日,全城居民都在交头耳语:“我们的国王和侍从长疯了,我们必须罢黜他!”
    入夜后,国王令侍从长取来满满一金杯井水,两人一饮而尽。


    翌日,遥远的维拉尼城一片狂欢,人们庆祝国王和侍从长恢复了理智。


    要求:1、读了这个材料,你有何感触,请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2、不要脱离材料的寓意作文。3、不少于800字。


    (一)跑题原因:

    1、对材料的寓意把握不准
    2、错把“规定动作”当成“自选动作”。


    材料作文不等同于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不等同于标题作文;
    材料作文不等同于周记、随
    笔。材料作文审题从材料出发,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3、缺少对写作过程的监控策略                     
    (二)材料作文的两个特点:“限制”与“开放”
    (三)材料作文的一般结构
    (四)如何避免跑题、偏题?两点建议:监控与紧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有一种鸟,它飞越太平洋,需要的只是一小截树枝。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街在嘴里,累了就把树枝扔到水面上,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在那截树技上睡觉。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路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股脑儿全带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
    (五)注意几个程序: 
    请根据下面这则寓言,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字。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二、审题技法
    1.全面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2.虚实转化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
    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
    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
    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3、正面反面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4.一点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与许多动物一样,雨燕的幼年也是在安乐窝里度过的,父母的精心照料让它长得胖乎乎的。有趣的是,雨燕在第一次离巢之前也会减肥:控制食物的摄入,同时进行锻炼(拍打翅膀,做俯卧撑)。减肥之后,它们就能展翅飞翔。


         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5.标新立异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件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奇异的闪电
    在闪电家族中,“球状闪电”和“黑色闪电”都不常见。


    球状闪电当然不是通常所见的电闪雷鸣(尽管常常以雷雨天气为背景),而是颜色多为红色或橙黄色的发光体(俗称“火球子”)。球状闪电在空中形成时,直径可达几十米,当它移近地面时,其直径会逐渐变小,颜色也有所变化。球状闪电行走的路径极不规则,当它“飘”过来的时候,能听到一种神秘的“吱吱”声,可往往人还没来得及躲避,它已轻盈绕过,“蹦蹦跳跳”地跑到前面去了。所以很容易被目击者误认为是飞碟。值得注意的是,球状闪电在像飞碟那样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湖南古丈县岩托村曾出现过一次球状闪电,闪电劈开了一家房间的立柱,霎时,一个碗大的红色火球在房间内四处乱窜,造成火花四溅,触到它的人无不纷纷倒地。球状闪电在空中爆炸后,会留下一大团对人体特别有害的气体,所以它的危害也有一定的隐蔽性。


    提及黑色闪电,有人可能会不太理解,因为人们心目中的闪电,是一种空中放电现象,一般都伴有耀眼的光芒,不发光的闪电是不存在的,更不可能有黑色的闪电。然而,科学家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证实,黑色闪电是存在的。前苏联天文学家B·契尔诺夫就曾看到过一次黑色闪电:一开始是强烈的球状闪电,紧接着,后面飞过一团黑色的东西看上去像雾状的凝结物。分析表明,黑色闪电是由分子气溶胶聚集物产生出来的,而这些聚集物则产生于太阳、宇宙光、云电场、条状闪电以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在大气中的长期作用。这些聚集物是发热的带电物质,容易爆炸或转变为球状闪电。观察表明,黑色闪电一般不易出现在近地层,但倘若出现了,则往往落在树、桅杆、房屋及金属附近,一般呈瘤状或泥团状,看上去像一团脏东西,由于黑色闪电的外形、颜色和位置客易被人忽视,而它本身却载有大量的能量,因而它是“闪电族”中危险性和危害性都较大的一种。黑色闪电体积较小,雷达难以捕捉,而它对金属又比较“青睐”。因而被飞行人员叫作“空中暗雷”,飞机飞行过程中,倘触及黑色闪电,后果当然不堪设想。当黑色闪电距地面较近时,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一只鸟或是其它什么东西,倘若用物击打触及,则会立刻发生爆炸。此外,和球状闪电一样,一般的避雷设施(避雷针、避雷球、避雷等)是不起作用的。“灵活多变”的黑色闪电,常常很顺利地落到防雷措施很严格的储油罐、储气罐、变压器、炸药库附近。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接近它,更不可碰它,因为黑色闪电被人接近时。客易变成球状闪电,而球状闪电爆炸的可能性更大。

    1.文中球状闪电在哪些方面具有“观赏性”?(3分)
                                                                                      
    2.用不超过70字的一句话给“黑色闪电”定义。(3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球状闪电的危害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它到来时,人们来不及躲避。


    B.黑色闪电往往落在树、桅杆、房屋及金属附近,因而容易被人忽视。


    C.黑色闪电体积虽小,但能量却很大,在所有闪电中是危害性最大的。


    D.一般的防雷措施对其他类型的闪电都有作用,只有黑色闪电是例外。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黑色闪电很少出现在近地层,十分少见,因而人们也不太理解。


    B.在以往有关发现飞碟的报道中,有些看到的可能就是球形闪电。


    C.在前苏联天文学家B·契尔诺夫之前没有人真正见过黑色闪电。


    D.人们由于对这两种闪电缺乏认识,因此,也就难以有效地防范。 
    参考答案:

    1、答:形状、颜色、飞行状态。


    2、答:黑色闪电是由太阳、宇宙光、云电场、条状闪电以及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在大气中的长期作用下产生的发热的带电的分子气溶胶聚集物产生出来的一种放电现象。


    3、B  
    4、C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
    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
    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2.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请简要回答。(4分)
                                                                                                
    3.文中第6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4.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4分)
    2.①雨中的神韵与魅力;
    ②对称之美;
    ③团结与温情;
    ④对乡村的坚守。(4分)
    3.“迷路”的原因:①离开乡村,毫无用途;
    ②被城市拒绝和抛弃。用意:告诫人们: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人生位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6分)
    4.(1)“瓦松”的名称及药用功能;
    梦中的“瓦松”。(2分)
    丰富了作者记忆中“瓦”的内涵,更能表达出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2分)
    (2)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
    (2分)
    点明主题,表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2分)

    推荐访问:古诗 病例 鉴赏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古诗鉴赏病例分析》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