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春节
  • 清明节
  • 五一劳动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 十一国庆节
  • 妇女节
  • 青年节
  • 六一儿童节
  • 教师节
  • 护士节
  • 记者节
  • 植树节
  • 重阳节
  • 八一建军
  • 节圣诞节
  • 父亲节
  • 光棍节
  • 中元节
  • 七夕节
  • 情人节
  • 元旦节
  • 建党节
  • 感恩节
  • 万圣节
  • 母亲节
  • 元宵节
  • 情人节
  • 愚人节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节日大全 > 光棍节 > 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研究 正文 2021-03-20 12:41:16

    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研究

    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建立在大量实地调研、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回顾了这三年来应征入伍的大学生在部队服役的基本情况,记录了这些大学生战士的感悟与感想,反映了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件事的看法,也总结了相关政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本文通过数据和笔录,分析了大学生面对征兵时的心理,希望揭示出大学生选择参军或者不选择参军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对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参军 激励机制

    领导点评
    大学生参军有助于提高部队人才储备水平,有利于我们高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生教育工作。同时,参军入伍的同学经过两年军旅生活的锤炼,他们个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点,学校的老师、同学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大学生参军是一件一举三得的好事,值得鼓励和推广,就这个问题开展调研,非常有意义。
    我总结这份报告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调研细致,从问卷设计到实地考察,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工作,资料详尽、数据真实;
    二是观点新颖,文章提出的观点和建议显然是经过认真的思考得出,让人耳目一新;
    三是角度客观,本文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问题,这种科学的调研态度应当肯定。希望再接再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这个课题做细、做好。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 刘永章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随着科技建军的日趋深入,部队对战士的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原先只要会写字、会算术就可以穿军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会电脑,会英语的战士成为了部队的宠儿。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军事强国都从大学中直接选拔学生投身国防,俄罗斯等国家则在普通大学中开办军事班,加强军队的科技含量和人才储备水平。2001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第316号令,公布实施修改后的《征兵工作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依法可以缓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学校就学的学生,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条件的,可以批准服现役,原就读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留其学籍,退伍后准其复学”。
    2001年冬季征兵工作首次在在校大学生中进行,我校四名同学光荣入伍。二年过去了,他们当中有三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人均被评为优秀士兵。如今,这四名同学已从部队复员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参军的动机,制订长期有效的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我们从大学生战士的现状入手,展开了本次调研。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大学生战士在部队服役的现状
    调研显示,部队对大学生战士的表现相当满意。很多同学到部队后立即被调入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很快发挥了作用。85.7%的大学生战士受到了上级首长的重用, 57%的大学生战士在部队担任着班长或副班长的职务,成为了部队的骨干。参与我们调研的7名复员回校的大学生,全都光荣的入了党,通过相关信息估计,在所有回校的大学生战士中,这个数据不会低于70%。所有大学生战士在部队期间都至少取得了一项荣誉,还有人获得了优秀士兵、嘉奖、优秀学员等多个奖项,甚至还有立功的同学。部队反映,90%的大学生战士在实际工作中的确能够比其他战士表现得更好,完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更高,责任心更强,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也更高。
    经过实践检验,有大学生战士的连队的战斗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许多以前比较困难的课题在配备大学生战士之后完成起来轻松了许多,比较难开动的装备也可以开始发挥作用了。大学生战士还经常发挥文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帮助战友学习、写信,增强了部队团结。在调研过程中,无论是部队干部还是战士,对大学生参军大都持欢迎的态度。他们说:“这样的政策应该推广开来,让更多大学生投身军营、扎根军营,带动部队的全面进步。”
    但是,与军队方面的热情相比,大学生战士的态度颇有些耐人寻味。在留队问题上,大学生战士表现得并不积极,仅有5%的受访者有留队的意向,另外95%则表示要坚决回校完成学业。大学生战士对自己在军队中的前景并不看好,75%的受访对象认为在部队的发展空间只是一般,25%的受访对象则认为部队几乎没有发展,来这里只是想锻炼自己。而所有想留队的大学生战士都选择了报考军校这一条途径。由此可见,目前部队在留住人才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访问中我们发现,部分被安排在普通班排的大学生战士感觉在这样平凡岗位上不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力量,也存在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这些战士对自己的能量没有能够完全发挥流露出非常遗憾的情绪。通过图1我们看到,相当部分大学生战士的工作岗位和当初来部队时的期望相去甚远,虽然他们往往也得到重用,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确实让人惋惜。安排的工作岗位时若不能能避其身体素质之短,扬其文化水平之长,恐怕很难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各方对大学生战士参军的看法
    1、高校的看法
    作为这些优秀兵源的输出地,各大学对于在校大学生参军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的价值观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走出校门,走进军营的确能够为这些学生带来许多收获。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只要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不下降、各方面利益不受较大影响,非常支持这些同学走出去多看看,这也是学校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感悟,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无法从教科书中找到的,学校非常需要这样的学生。从实际情况看,这些退伍回校的同学在各方面的确比参军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在言行举止间还保留着军人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无形中给全校同学树立了鲜活的榜样。
    2、社区的看法
    这些参军同学所在的社区居委也非常支持他们选择,他们认为这些孩子虽然在文化水平上已经高出了上一代人不少,但是在生活经验、待人接物、传统道德方面,相比长辈却有着明显的退步。所幸通过部队大熔炉的打炼和砺造,孩子们着实成熟了许多。有些同志更是明确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够到部队锻炼几年。这样的孩子比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3、身边同学的看法
    大多数周围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战士就是自己身边的榜样,可以帮助自己规范一言一行,改掉不良习惯。当问及“最应该从大学生战士身上学习什么”的时候,59%的同学选择了“坚忍不拔的意志”;
    20%的同学选择了“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作风”;
    9%的同学选择了“强健的体魄”;
    还有12%的同学表示最钦佩这些大学生战士能够立功受奖,看着他们胸前军功章闪闪发光,他们又羡慕又佩服。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对大学生参军持肯定的态度,调研中也有个别同学表示出了不解。他们指出,就现在出台的优惠政策,对于参军的大学生还是不太公平,比如在复学后接着参军前读书,前前后后至少需要六年时间才能毕业,代价太大。还有些同学觉得大学生根本没必要去当兵,因为一个大学生完成学业踏入社会后所做的贡献远远超过大学中途参军两年所做的贡献,一名普通战士胜任工作并不需要大学学历,这样做有些大材小用。
    我们并不赞同这样的观点。我们认为,这样看问题过于功利,并且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大学生参军对我国国防事业和教育事业所产生的双重的深远影响被他们忽略掉了。
    (三)复员大学生战士的感悟
    2001年上海四所高校的36名大学生奔赴祖国各地献身国防,至今已经三年多了,这些大学生战士中绝大多数人已回到学校继续学业。所有被调研者给我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其谈吐举止的大方有礼。从一次握手,到一番交谈,甚至接过问卷,打声招呼这样的细节,举止得体不失学生风范,干练洒脱更带有军人风采。而这些仅仅是第一印象,随后的交谈中,他们的朴实,他们的大度,他们的睿智,他们的乐观,都赢得了我们调研组每一位成员的尊敬。
    他们中有学生干部,有普通同学,有本科生,有专科生,有在大城市服役的同学,还有的在边远地区服役……无论来自哪所学校,无论从事哪个兵种,这些同学没有一个后悔当初的决定,他们说军营教给了他们许多终身受用的东西,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他们还会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很多同学现在成熟了许多,懂得了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事情,懂得了顾全大局。他们说“在部队的大环境中,你只是一部机器的一个零件,只有整体的利益得到保证,才谈得上个人的利益。”
    几位自称曾经不懂事的同学深有感触地回忆起一些往事,他们感叹到,拥有的东西是最值得留住的,哪一天失去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它们的珍贵。比如学校里那么好的学习环境,而在部队根本没有时间和条件看书;
    比如家里安逸舒适的生活,在部队则不得不面对艰苦的生活;
    比如参军前的无拘无束,现在却必须严守纪律、坚守岗位。
    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同学看到了过去想象不到的现实,他们看到了贫穷的山寨,看到了失学在家的儿童,看到了荒无人烟的沙漠,看到了洪水肆虐下的村庄,他们震惊了,甚至为城市里奢华的生活感到自责。当这些东西真真切切地呈现在面前的时候,他们发自内心地说:“我们国家还很穷很落后,正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加倍努力。”
    在结束采访的时候,这些同学再三嘱咐我们在调研报告中不要把他们的名字公布出来,他们觉得自己为别人做的实在太少,而索取的却很多,他们有种羞愧感和自责感。看着他们诚恳的目光,我们没法不答应这个小小的要求。但其实,当时我们心中的自责和愧疚,远比他们要多的多。
    (四)大学生参军心理的调研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是什么动机促使大学生做出了参军的决定?从问卷反馈的信息看,所有被访对象都表现出了很高的觉悟和素养,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为国防事业做贡献和锻炼自己两个方面,少数同学选择了是从小的梦想,几乎没有同学纯粹出于待遇的考虑。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活动期间,我们感到这些大学生战士非常关心自己今后的前途和学业,经常询问相关优惠政策。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我们由此认为,仅仅对参军者进行调研,很难得出客观真实的答案,在全社会公认的一件非常高尚的事情上,谁会承认自己的利益动机呢?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所在的社区、学校、有关部门、周围的同学、还有他们的家庭也进行了调查,从侧面考察大学生参军的动机。结果显示,最为关注今后待遇和学业的人占了总数的45.4%。参军的大学生虽然都说着“实现儿时梦想”、“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之类的豪言壮语,但在展开交谈之后,有些同学的确流露出了参军动机不纯,言不由衷的倾向。归纳有三:
    首先是某些优惠政策,比如本科的同学想借参军为考研赚取资本,而专科的同学则希望轻松地升上本科,或者变换专业;
    其次,有些同学的家庭条件比较差,这些同学是想通过参军获取政府发放的津贴以供自己以后的学习;
    第三,个别同学还想借参军做跳板,考军校或者提干,为今后的仕途打下基础。
    这些动机的产生,往往是其所处环境所致。有些同学参军竟然是家长的压力所迫,还有些同学希望借参军避开就业难题,这就违背了政策出台的初衷。这样的情况虽属个别,但在每年的征兵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抱着这样的心态进入部队,会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
    (五)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的调研
    1、政策的制定应重点考虑学业问题
    激励机制应该符合高校征兵的特点,针对征兵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纳起来如下:
    一些学校没有参军的名额,这是很多同学不能如愿参军报国的重要原因;
    苛刻的体检标准,使一些寒窗十数载读坏了眼睛的同学望“军”兴叹;
    现今社会上仍存在着“好男不当兵”的陈腐观念,这意味着巨大的家庭阻力;
    而对未来完成学业的顾虑,又使他们不得不慎之又慎地做出抉择。
    既然来参军支持国防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训练和工作,基本上没有时间学习。怎样在回学校后能更快地赶上,是他们现在最关心和担心的问题。艰苦训练的疲劳,条令条例的约束,有些基层部队条件艰苦,连灯光都不能保证,想在部队里面自学原来的课程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复员之后功课往往力不从心。对于那些立志考研或者专升本的同学,损失则更大。
    调查显示,在目前没有参军的大学生中,66.7%的人当初没有选择参军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怕影响学业。可见,处理好参军和学业之间的矛盾,是制定激励政策的关键。
    2、政策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
    优惠政策以及政策的宣传,构成了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高校、社区以及征兵部门近几年来不断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很多同学都表示,他们从没有接触过此类政策的宣传。在受调研的学生、教师、征兵工作部门、社区工作者等与高校征兵工作密切相关的群体中,能够详细、准确地说出目前的相关政策的人仅占受访者的五分之一。这一点尤其让人费解,他们是如何开展工作又是如何宣传政策的呢?
    另一个数据来自那些打算去部队服役的同学,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详细说出该政策的内容,当事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原本就不想参军的同学了。有些同学遗憾地表示:参军一直是他们的理想,但苦于无法获得相关的信息;
    或者是仅仅知道有这样的政策,但其详细内容根本无从查找,白白错过了机会。
    信息的匮乏和不对称,必然增加选择的难度。我们发现,来自外地的同学对于这一点有着更多的苦衷,他们了解上海市出台相关政策的渠道不是很多,也不可能背着家里人轻易做出这么大的决定,最终的选择往往是放弃。
    3、政策的落实情况不尽如人意
    虽然大部分同学回校后学校能够兑现当初所允诺的相关优惠政策,但还是有部分学校没有能够很好的落实这一点。一些没有享受到当初学校允诺政策的同学明显表现出了消极和悲观的情绪。
    一些政策的内容含糊其辞,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落实困难。例如,某地区规定 “对于在服役期间有突出表现的大学生战士,给予减免学费的优惠”,这样的政策执行起来颇有难度。“突出表现”的标准是什么?是立功、受奖、入党?或者只要完成上级首长给予的任务、遵守条令条例都能算数?再如“减免学费”,究竟是减还是免?是减一半,三分之一,还是具体的数额?又如某地区的政策中写到“在部队取得突出成绩的同学,专升本或者考研给予优惠”,既不说明“突出成绩”的标准是什么,又不规定“给予优惠”是指保送,加分还是同等情况下的优先录取。政策的语焉不详,必然造成执行上的混乱。
    在复员回校之后,大多数地区都有“可以改换专业”这一政策,但是以往的学分承认与否?遇到重复学科时,学分应当怎样计算?而如果参军的同学仍然选择原先的专业但复学后相关专业已经没有了,这种情况又应该如何解决?我们查阅了许多地方的相关政策,却很难发现对这样具体问题的明确规定。事实证明,问题往往就出在这里。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宣传
    在宣传力度上,有关部门要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多媒介展开大力宣传。例如通过网络、时尚杂志、体育类报刊、校园海报等,以期取得更好效果。在宣传广度上,征兵宣传应该进社区、进里弄,尤其是对大学生周围的亲友、邻里进行讲解。对一些外省市的同学家庭和社区可以发函或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同介绍相关政策,使大学生参军得到更多的支持。
    (二)适当放宽限制
    建议在视力、体重、年龄等硬性指标上照顾大学生的特点,适当的放宽限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报名参军。
    (三)保障学业完成
    在岗位安排上,让大学生战士尽量从事一些更能发挥他们特长的工作,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用。在不影响部队正常作息训练的前提下,提供一定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军营里也能接触课本,自学专业。复员回校之后,适当压缩学制,让这些同学用更短的时间完成功课,以减轻就业压力,解除后顾之忧。
    (四)建立监督机制
    希望有关部门采用热线电话、意见信箱、设立专门的机关部门等途径,接受参军大学生反馈回的信息。对他们在部队的表现有所了解,对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督。保障先前承诺的优惠政策得以切实执行,对政策中不明确的条款做出最终解释,保证政策的权威性、稳定性、连续性。


     

    推荐访问:参军 激励机制 大学生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大学生参军激励机制研究》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