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幼儿园教案
  •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历史教案
  • 地理教案
  • 生物教案
  • 音乐教案
  • 体育教案
  • 美术教案
  • 信息技术教案
  • 主题班会教案
  • 教学相关
  • 教学参考
  • 说课稿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课堂实录
  • 评课稿
  • 汉语知识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教案下载 > 美术教案 >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 正文 2021-04-03 10:06:06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体会之一:新变化新亮点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体会之一:新变化 新亮点
     

    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建议》)。五中全会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今后五年的发展作了战略部署。

    一、《“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新变化

    《“十二五”规划建议》文本与《“十一五”规划建议》相比,有一些新的变化。

    《“十二五”规划建议》分为12个部分: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八、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九、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十、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一、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十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二五”规划而奋斗。除去第一部分是管总的、第十二部分是“号召”外,中间10个部分可以说都“十二五”期间的重大任务。

    而《“十一五”规划建议》分为10个部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七、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八、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九、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奋斗。除去第一、二部分是管总的、第十部分是“号召”外,布置重大任务的是中间7个部分。其中第三至六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第八部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分别在《“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第三至七部分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第七部分“深化体制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则在《“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第十、十一部分“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十一五”规划建议》第九部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十二五”规划建议》第八部分“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这是两个《建议》的相似之处。

    重大任务方面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新增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第二部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第九部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是《“十一五”规划建议》基本没有或者完全没有的。

    二、《“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新亮点

    (一)主题和主线非常清晰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根主线贯穿了《“十二五”规划建议》全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原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逐步演变而来的。1995年9月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报告正式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涵义与所区别。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模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也包括供给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还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以及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等。

    五中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了“五个坚持”明确部署: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对“十二五”所处的“时期”有非常明确的判断

    《“十二五”规划建议》关于“两期”的判断:即“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第一部分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强调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建议》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十分注重扩大内需

    《“十一五”规划建议》对内需的表述只有一句话:“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十二五”规划建议》则将“扩大内需”作为十大重大任务之首,用了大段篇幅进行了表述,字数由37字增加到780字。这是对我国过度依赖外需所作出的反思。中央十分强调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转变。

    (四)强调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十一五”规划建议》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只讲了“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4条,而《“十二五”规划建议》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讲了“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发展海洋经济”等7条,内容全面和广泛得多,而且强调“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现代产业体系”首次出现在五年规划(包括以前的五年计划)建议中。

    现代产业体系,就是结构高度化、融合性好、创新性强、开放度高、可持续性发展的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高度化,指一国经济发展重点或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次转移的过程,标志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发展阶段、方向。即: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即产业重点依次转移;
    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占优势比重演进,即向各种要素密集度依次转移;
    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即向产品形态依次转移。

    融合性好,首先是信息技术对包括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在内的几乎所有产业的嵌入和渗透,甚至是对我们的全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嵌入和渗透;
    其次是服务业对工业、农业的融合和渗透,在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服务业的价值链越来越长,现代制造业所考虑的绝不只是产品设计和制造,而应包括从市场调研开始到售后服务直到产品报废回收的全过程;
    第三是各产业内部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使得行业的界线趋于模糊,如汽车产业就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工业行业;
    第四是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当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由硬要素投入形成的价值链长度会达到某种极限,而突破这一极限的关键是软要素即文化要素的投入和渗透,具体主要表现为品牌价值提升。

    创新性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融合,没有创新是不可能的。创新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推动力,面对未来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日趋严峻的资源约束,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新知识向产业渗透的进程将日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把创新摆在第一位,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维度的创新来化解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摆脱我国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困境。

    开放度高。只有开放才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只有开放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更深、更广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作用,逐步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平衡发展局面,充分利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在进一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的同时,不断增强我国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实现由比较优势向核心竞争优势转变。

    可持续性发展。高质量、高效益和低消耗、低污染是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央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针对的是我国的国情,要解决的是我国目前产业发展中技术水平低、对资源过度依赖、高投入低产出、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以发达国家竞争力强、投入产出效率高、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为标杆的。分析比较发达国家的产业体系,尽管表现出多个方面的特征,但其本质是具有核心竞争力,支撑的是由技术、管理、质量、人才等因素形成的持续竞争优势。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意义: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五)在城镇化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过去的提法是:“重点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在“十五”计划中专门有一节讲发展小城镇,“十一五”规划主要是说发展重点小城镇。这次首次不提“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只讲了“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要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没有强调小城镇的其他功能。

    这次还用了“城市化”的概念,提出“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这是继今年6月12日原则通过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之后第二次在中央文献中使用。使用“城市化”的概念,表明国家将更加注重发挥城市和城市群的主导作用,而过去提“城镇化”往往是与农村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如十六大报告提城镇化是放在“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这个小标题下的。实际上,“城镇化”是“城市化”的初级形态,其在我国的实际中往往将重点指向了“镇”,这导致了小城镇一度“撒胡椒面”式的发展。

    (六)十分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

    相比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的民生问题是一个全新的表述。强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具体途径细化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等。并明确提出了两个“提高”: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求“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并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也是此前所没有的。

     (七)十分注重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并指出:“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将文化产业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一个全新说法,必将极大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

    推荐访问:全会 五中 新变化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体会之一:新变化新亮点》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