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幼儿园教案
  •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历史教案
  • 地理教案
  • 生物教案
  • 音乐教案
  • 体育教案
  • 美术教案
  • 信息技术教案
  • 主题班会教案
  • 教学相关
  • 教学参考
  • 说课稿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课堂实录
  • 评课稿
  • 汉语知识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教案下载 > 美术教案 > 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 正文 2021-03-21 10:03:52

    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研究

    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在分析国内外志愿服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卢湾区青年志愿工作的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焦点组访谈和电话访谈等方式,调查了卢湾区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现状,以第一手的实证数据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利用SWOT分析等工具,探讨了卢湾区发展青年志愿工作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课题组重点从政府层面、共青团层面和社会层面就未来志愿工作的服务内容、资源运作方式、运作载体、归口管理等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和行动计划。

    关键词
    青年志愿服务 SWOT分析 社会资源开发

     
    一、问题的提出
    志愿服务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文明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变迁脚步的加快,青年志愿者的身影越来越多地活跃在各类大型国际活动、企业、医院、学校和社区里,成为对外展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和推动力量。2010年,世博会即将在上海召开,如何有效地开发社会资源,共同促进青年志愿工作,不仅能更进一步发挥青年志愿者的积极性,促进世博的前期准备工作,还将直接为整个上海城市精神的铸造与提升做出贡献。
    近年来,卢湾区在先后开展有关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网络管理机制、社会化运作机制和评估机制等常效性机制研究的基础上,正逐步探索志愿者资源开发和社会化管理在实践中的操作途径,并分析如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来对青年志愿工作的政府指导模式、方法和途径进行创新与改革。
    本课题即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希望通过系统的理论梳理,结合来自卢湾的第一手实证调查数据,为上海市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和相关指导思想提出更具新颖性和创见性的对策建议。故本次调研的重点,一是回顾与梳理国内外有关青年志愿服务的前沿理论、运作模式和社会资源开发、管理的可行方案;
    二是了解卢湾区现有青年志愿资源的现状与分布;
    三是分析目前在本区青年志愿服务中发挥作用的组织机制、资源开发与整合;
    四是借鉴“第三部门理论”和国际经验进行青年志愿服务机制创新的探索。

    二、相关理论基础
    志愿服务活动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十五世纪以后西方的宗教和慈善活动,但相关理论的兴起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才出现,发展到今天内涵已大大拓展,成为社会学、行政学、心理学和公共领域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一)志愿者与志愿组织概念的界定
    对志愿组织通常的界定是:一种非政府、非营利的、合法的社会公益性组织。社会是由个人、家庭和社会组织这三种成分构成的。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而非政府组织又分为“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所谓“非营利组织”,是指处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社会组织,志愿组织即属于此类。
    志愿者(Volunteer)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的人,或者说是不为报酬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虽然使用志愿者的组织可能需要支付志愿者的支出,而且一些志愿者最终也可能获得与同类就业者不相上下的收入,但是志愿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报酬。
    (二)志愿服务领域的相关理论
    第三部门理论是志愿服务领域最重要、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理论。它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即志愿者组织为什么要以第三部门的形式出现?各种社会力量为什么愿意投入志愿组织建设、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以及如何处理志愿组织与政府、市场的关系?
    1、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Burton Weisbrod于1974年提出的,其核心可以概括为,志愿组织是一种提供公共物品的私营机构。显然,该理论建构在三个前提之上,其一,社会需要公共物品;
    其二,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
    其三,政府也无能力提供全部的公共物品。
    在政府失灵的情况下,第三部门(志愿组织)应运而生,它们的作用是拾遗补缺,为具有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心仪的物品。Weisbrod的理论说明市场、政府和志愿组织这三种机制都有存在的必要,它们中间的关系是互补关系。
    2.供给(动机)理论
    对建立志愿组织动机的解释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大概有三类:一类是以非营利活动牟取个人和团体私利(金钱、地位、荣誉、权利)等;
    第二类动机带有利他主义色彩,但也期望获得某种回报,包括精神上的快慰;
    第三类动机是纯粹利他主义的。
    显然,对于中国社会来说,在解释志愿服务的出现时需要更多地从组织使命角度去考虑,因为青年志愿者的发起与萌芽带有明显的共青团组织色彩,很难从个人的角度去分析其动机。
    3、志愿失灵理论与相互依赖模式
    志愿部门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同样存在缺陷,也就是所谓的“志愿失灵”(voluntary failure)。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资源供给不足,非营利活动所需的开支,与它所能募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
    二是特殊主义,志愿组织的服务对象往往是社会中的特殊人群,可能无法覆盖所有处于需要状态的亚群体;
    三是家长式作风,控制着慈善资源的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决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而忽略了社会需求;
    四是业余主义,志愿组织往往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报酬来吸引专业人员的加入。这些工作只好由有爱心的业余人员来做,从而影响服务的质量。
    因而,Robert Wuthnow提出了政府、市场和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的运作模式。因为,政府、市场和志愿部门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互动和交换关系,如各种资源的交换,各种符号的交易,各部门之间相互流动的组织和管理人员等。

    三、卢湾区的志愿服务现状调查
    本课题采取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与焦点组访谈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调查对象以卢湾区的志愿者团体和青年志愿者为主。在组织水平上,本课题选择了卢湾区有代表性的志愿服务团体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36份,回收率72%;
    在个人水平上,针对来自不同机构和社区的青年志愿者,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4份,回收率96.8%。
    (一)宏观层面:组织体系
    1、分布与规模
    目前在卢湾区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团体,按照发起方的身份,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6支力量:学校志愿者队、机关志愿者队、企业志愿者队、非营利性志愿者(NGO)队、社区志愿者队和虚拟社区志愿者队,本次参与调查的各团体包括机关志愿队12支、学校志愿队8支、企业志愿队9支、NGO志愿队3支、社区志愿队1支、虚拟社区志愿队1支。
    与国内及本市其他区县相比,卢湾青年志愿者团体发育较早,成长较快,特别是最近5年速度喜人。调查显示,虽然其中最早成立的团体可以追溯到1992年市容局的青年志愿者队,但80.0%以上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是在2000年以后的时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志愿团体的规模与分布不一。在提交有效问卷的34家团体中,志愿者总数达3042人, 35岁以下的青年志愿者2741人,约占90.1%;
    本科以上学历476人,约占15.6%。其中,各单位志愿者数量的差异很大,最多的团体志愿者人数高达1400人,来自学校系统;
    最少的则来自银行的基层单位,只有3个人。大部分志愿团体分布在企业、机关和学校三类机构中。值得肯定的是,除了这三种传统的半官方性质机构外,卢湾区的志愿者活动中,近年还出现了不少社会力量,如卢湾区青年律师协会、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俱乐部,以及以帕奥车友会为代表的网络团体。
    2、以共青团为支撑的基层运作方式
    共青团的组织力量,是中国志愿服务模式的最重要特点和优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基层志愿团体中,共青团的倡导和发起是它们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如84.4%的团体表示他们在运作方面主要是得到共青团的指导与支持的,96.8%的团体表示,他们是通过团组织发动去招募志愿者的。这种基层运作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便于开展项目式的管理,通过区各级团委的发动与组织,可以在短时间内策划大型的志愿活动。但缺点在于志愿服务只是团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很难实现志愿服务工作的常效、专业化运作。
    3、政府监督与评估
    基层志愿团体的监督管理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因为很多基层志愿团体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团体,也没有在民政部门注册备案,政府无法根据相关社团注册的法规对其活动和内容进行监督。此外,在基层志愿服务单位中,有自己活动章程的团体只有10%不到,这种组织建构上的非正式性使得政府机构很难对志愿活动进行监督,志愿部门和志愿者本人的利益也因此缺乏基本的保障(见表1)。
    表1 政府是否会通过一定方式对组织的工作计划、内容和任务进行监督
    项目 志愿团体数(家) 百分比(%)
    有时会 16 55.2
    有常设机制 7 24.1
    不清楚 4 13.8
    从不 2 6.9
    (二)基本状况:服务方式和内容
    1、服务频率和内容
    调查表明,卢湾区志愿团体的服务频率以每年1-3次为多(见图1),相关分析表明,志愿服务的频率与青年志愿者的数量有密切相关(R=.99***),青年志愿者较多的团体,如一些中学和医疗机构,在2004年度的志愿服务次数均达到了10次以上。但也有部分志愿组织本身人少力量弱,也找不到适合的志愿服务项目,对他们来说,志愿服务很难形成固定的频率。
    由于大部分志愿者团体都有政府背景,他们的活动策划也明显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调查显示,有42.9%的团体表示他们的志愿服务内容主要是根据政府的需要安排。除此之外,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捐款之类的低技术含量志愿活动比较容易组织,也受到不少志愿团体的青睐,但这种服务内容应该说和青年志愿者本人的期望相比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数据显示,41%的青年志愿者希望能够参加会议接待、翻译等工作,但实际上,能组织的这方面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团体只占到8.6%(见表2、3)。

    表2 志愿团体的主要服务内容
    项目 百分比(%)
    根据政府需要安排 42.9
    养老院、康复中心 42.9
    扶贫 31.4
    专业技术服务 28.6
    学校公益活动 25.7
    支教 20.0
    政策咨询 20.0
    防灾救灾 8.6
    会议会务、接待 8.6
    其他 11.4
     表3 志愿者希望参加的志愿服务内容
    项目 百分比(%)
    知识传播 60.0%
    翻译、接待、解说等 41.0%
    社会福利类服务 38.0%
    慈善募捐 36.0%
    校园服务 30.0%
    心理辅导、社会工作等 27.0%
    环保及社区服务 26.0%
    国际合作 23.0%
    科技服务 19.0%
    医疗卫生保健服务 18.0%
    交通服务 17.0%
    救灾等 12.0%
    其他 1.0%


    2、服务对象和载体
    由于大部分志愿团体都是利用工作之余从事志愿活动,缺乏正式的组织监管体系,在章程、目标、服务对象的界定上都比较模糊,像红十字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俱乐部这样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服务人群的组织还是比较少的。
    就服务对象而言,老年人口是志愿者组织比较关注的对象(见图2),一方面老年人确实有受援助的需要,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是一项相对不需要太多技术和专业背景的项目,因而也受到了不少学生志愿者的欢迎。但大家一轰而上,各志愿团体之间缺乏整体协调,使得不少老人被迫多次接受同样的服务,“上周我刚剪过指甲,你们怎么又来了,指甲没长这么快”。
    在志愿服务的载体上,从表4可以看到,最主要的服务形式还是传统的讲座、宣讲、捐助等,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载体,也开始进入了卢湾志愿机构的视野。特别是在红十字会骨髓捐献俱乐部这样的第三部门组织中,网络化服务在他们的组织运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利用网络BBS答疑解惑,还以此为载体进行管理和活动的安排等组织运作,有效地节约了行政经费,还为志愿者获得相关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2004年成功开展的帕奥车友会的助学活动也是在网络虚拟社区中萌芽,最后在团区委的支持下成为现实。可见,在信息化社会中,网络的服务功能和沟通功能对于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正在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表4 志愿团体的主要服务形式
    项目 百分比(%)
    现场咨询或服务 54.3
    捐助 40.0
    书籍资料 37.1
    讲座或培训 34.3
    网上答疑或其他信息化方式 20.0
    门店式或办公室服务 14.3
    黑板报 14.3
    电视或广播 8.6
    热线电话 2.9
    其他 5.7
     

    3、参与渠道有限
    针对青年志愿者的调查发现,52.0%的人只有在单位组织时才参加志愿活动,18.2%的人只有在特殊时间或节日参加,11.3%的人一年只参加一次志愿活动;
    9.4%的人每月或二月参加一次,6.7%的一周或二周一次。
    分析显示,志愿者们认为时间安排(占79.6%)、兴(占54.4%)趣和志愿信息获得(占41.9%)是影响他们参与志愿服务三大最主要原因。正如我们前文所说,国外的志愿服务机构在志愿服务项目的设置上非常重视多元化,让志愿者在时间上、兴趣上和内容上都有选择的可能,但国内的志愿服务很大程度上还是行政指令型的,志愿者个人选择的空间非常小,这也阻碍了其参与的积极性。
    (三)资源的开发模式
    资源的社会化开发一直是近年来卢湾区青年志愿工作的重点,从基层志愿者组织的资金、场地以及人员等有形资源的获得上,我们都可以看出一些鲜明的多元化开发特色。
    1、资金
    在资金来源上,从表7可见,出现了各种社会化的筹资渠道。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来自上级单位和政府的经济支持,平均百分比占70.71%;
    而志愿者交纳的活动费、企业赞助、民间筹集以及国际资助其余的经费渠道在本区的青年志愿者组织中也逐渐涌现,如打浦街道助残志愿者队争取到的企业赞助,青年律师志愿者自己承担的交通费用,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俱乐部获得的红十字会的经费支持等等。但总体来说,这些社会化的经费渠道还不够畅通,比例较低,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挖掘。
    表5 2004年度各种经费来源渠道占基层组织总经费的平均百分比
    项目 平均百分比值(%) 标准差
    上级单位或政府资助 70.71 45.18
    其他 9.00 26.54
    志愿者联谊费、活动费等 6.19 21.79
    企业赞助 5.55 10.48
    民间筹集 4.29 11.18
    工青妇机构拨款 2.50 15.35
    国际资助 2.50 7.16
    适当收费服务 2.00 6.16
    2、场地和人员
    在场地和人员方面,各基层志愿团体也整合了大量的社会化资源,如去年成立的职业社工机构、学校和其他志愿者团体都成为各志愿组织的合作对象。虽然在下面的资源分布图上我们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多元化的特点,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波峰仍旧停留于政府力量(见图3、4)。
     
     

    总体来说,在有形资源的开发方面,卢湾的志愿服务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正如我们提到的,在资源的开发中,对本身可得资源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但在实际运作中,对自身资源非常了解的机构还非常少。在调查中,34.4%的志愿团体说不出自己的资金来源渠道,28.8%的团体只有政府或上级单位一种来源渠道;
    在场地和人员方面,这种说不清和单一来源的现象有所降低,但仍然存在。
    3、网格化的合作
    虽然数据表明近一半的团体在开展志愿服务时能得到其他志愿团体的支持和帮助,但在焦点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实际运作过程中,这些资源的流动还是比较有限的,往往局限于本系统内部,如不同学校之间,或不同医院的团支部之间,跨系统的社会资源的转介和整合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少的。
    (四)无形资源的管理、评估与激励机制
    科学的管理是组织产生高效的前提。在省市级水平上,中国各地都普遍成立了志愿者协会,负责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但在区级以下机构和单位中,这种管理机制还没有落到实处,各基层志愿服务团体处于一种自发松散的“粗放式状态”。
    1、人力资源的招募与管理
    志愿者是基层组织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对内部这种无形资源的掌握和管理程度会直接制约志愿活动的开展和效率。数据表明,组织发动是大部分团体(80.6%)招募志愿者的主要方式,只有22.6%的团体有临时招募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机制,16.1%的团体有自己的志愿者人才库;

    在志愿者的征选上,大部分组织遵循的是来者不拒的态度,对志愿者的资格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也直接造成的后期管理的困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专业志愿服务机构对志愿者比较严格的资格要求,如红十字会骨髓捐献志愿者俱乐部等。
    在对人力资源的掌握程度上,大部分团体对志愿者能提供的资源比较了解,对志愿者需要的资源却不甚清晰。如对志愿者能提供志愿服务的时间(75%)、形式(59.4%)和专业领域(62.5%)都比较熟悉,但对志愿者本人希望得到的支持与条件了解程度还不够(28.1%),另外还有个别团体对自己的内部资源比较盲然,表示暂时不了解相关信息。显然,基层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表现出浓厚的志愿服务初级阶段特色。在人力资源的获取与管理上,各团体还是以行政指令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模式,对志愿者本身的需求也不了解。这种管理模式操作起来费时少,见效快,但最大的缺陷在于,无法有效地满足志愿者的个人成长需求,容易造成对志愿服务资源的过度开发。
    2、内部激励机制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志愿者组织要吸引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活动,需要有完备的内部激励机制,这样才可能在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的情况下,形成长期有效的服务机制。但志愿部门的公益性,决定了它们不能用物质激励为主要手段,而需要以无形的方式来培养志愿者的组织认同感。这方面卢湾青年律师协会“法律援助”项目的经验颇有借鉴价值:律师协会在与公检法机构合作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同时,也注重邀请资深律师来给会员们展开职业生涯的辅导讲座,另外还积极与驻沪国际律师事务所协作共同开展志愿服务,使青年律师们在服务过程中互通有无,获得大量专业书籍中无法获得的经验。
    表6 志愿者团体为志愿者提供的服务
    项目 百分比(%)
    志愿者组织内部的联谊活动 63.3
    跨地区的联谊活动 13.3
    跨国联谊活动 10.0
    志愿服务信息的发布提供 33.3
    求职、帮困信息和帮助 40.0
    培训 23.3
    志愿服务中志愿者权益维护 16.7
    其他 6.7
    传统的志愿服务活动往往重视对无私奉献精神的宣传,却容易忽略志愿者作为人的正常需求。事实上,当代西方志愿精神积极主张这一过程中个人需求的满足或自我价值的实现,反对把人视为某一制度或抽象精神的象征。从表6可以看出,部分基层志愿团体在为志愿者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表现在开展各种组织内部的联谊活动,为志愿者提供求职和帮困的优先权,但在组织间或地区间的联谊以及志愿者权益的维护上,志愿组织限于自身的资源,还没有办法做得更好。事实上,这种制约不仅表现在为志愿者服务上面,还表现在志愿资源的整合上,如律师们反映,在处理聋哑人案件的过程中,他们无法在短时间里得到专业志愿者的帮助,不得不自费请手语翻译。显然,在复杂多维的社会环境里,靠个别组织的努力很难实现志愿者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
    3、计划和评估
    由于志愿服务没有工资和正式的工作性质,因此,从各方面来做工作,保证志愿者从志愿服务中获得有意义的经验和充分的认同,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志愿服务管理的基本特点之一。然而,我们发现,部分基层团体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这方面的考虑还比较少,在项目的安排上或者听从于组织的安排,或者临时拉人充实到志愿者队伍中,缺乏长期有效的工作计划与安排。从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这类仓促和没有思想的项目会破坏志愿者介入的可能性,使志愿者对活动失望,丧失参与活动的动力。
    另一方面,评估作为志愿服务的一部分,对于项目策划和保持志愿者的积极性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志愿组织都会从服务对象和社会效益这两方面去评价志愿服务的质量。但好的评估应该是多角度的,要建立起长效性的服务机制,还必须考虑志愿者、监督方以及经费提供方的评价。

    四、对策建议
    (一)卢湾志愿服务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经济学和战略管理领域常用的一种分析工具,其中S代表优势(strength)、W代表劣势(weakness)、O代表机会(opportunity)、T代表威胁(threaten)。我们准备在此借用这种分析方法,对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和社会化运作的内外环境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价。
    1、优势(S)
    一是社会资源丰富。卢湾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居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就业空间相对增大,区内各种外资企业、国外机构众多,这就从客观上为志愿服务的社会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是市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志愿者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低。卢湾区是教育强区,坚实的基础教育,发达的高等教育资源网络,高素质的公民群体,为志愿者潜在资源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教育支撑。卢湾区有各类学校近40所,在校学生10多万。以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是志愿者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导力量,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影响面大,社会效益突出,既具有参与志愿活动的热情,也具有从事志愿服务的理性,更易感染他人,并对社会整体产生群体示范的效应。
    三是世博启动效应,有利于志愿服务精神的进一步发挥与提倡。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卢湾在上海城市精神的建设中贡献突出,各种上海本土气息浓厚的亚文化互相融合,“新天地”、“八号桥”等充满人文内涵的时尚场所,不仅成为新上海的象征,也成为卢湾区“志愿精神”宣传和展示的现代窗口。2010年卢湾是世博的主会场之一,需要大量的志愿储备人才,这对提高卢湾志愿服务的能力是一巨大的环境优势。
    四是志愿服务历史传统悠久。本区最早的青年志愿服务团体在90年代初就已经萌芽,1993年以来各基层志愿服务团体发展迅速,已经基本形成了网格化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网点。
    五是相关措施为志愿者资源开发提供具体的支持。应当说,卢湾区内对志愿者资源开发与志愿服务已制订了一些相关条例,如见义勇为奖励条例,志愿服务的时间储蓄制等,这些措施为卢湾区志愿者潜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2、劣势(W)
    一是人口基数小,青年比重低。卢湾区属于人口迁出区,人口基数少,很多在卢湾工作的人,居住在外区,这对于志愿者的时间安排来说要求就比较高。同时,卢湾的青年人口比重较小,青年资源与其他区相比,相对较弱。
    二是资金短缺,志愿服务缺乏专项投入资金。很多志愿组织没有专门的志愿服务资金,大多数靠兼职工作人员和个体的无私奉献精神投入志愿服务的组织和运作,这种业余化的操作模式很难实现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运作。


    三是中高档住宅多,社区融入度低。由于城市总体规划的安排,卢湾区内,特别是南部汇集了大量中高档社区。对于这些社区的工作人员来说,要设计和策划非常有吸引力的社区志愿活动,靠传统的计划体制和宣传报加喇叭的做法显然很难生效。
    3、机会(O)
    一是网络化管理的出现。在利用网络载体进行志愿服务和管理上,卢湾五里桥街道的经验值得推广。他们于03年开始开展了志愿服务网上管理的试点工作,利用网络平台有效地实现了志愿服务管理、联络、组织三块联动。居委通过内网对相关志愿者资源进行登记(也可由志愿者本人通过街道的阳光网登记),及时将志愿者参与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情况、时间同步记录下来,并将所需志愿者服务信息通过内网提交团工委,再由团工委利用阳光网志愿者论坛将信息发布。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促进了相关志愿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是网络民间力量的涌现。虚拟社区中的BBS已经成为青年人喜闻乐见的信息获取渠道,在数位世界里,青年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组织各类爱心活动,版主们不计报酬义务安排网友们参与各种聚会和联谊活动。卢湾区团委已经开始着手开发网络新兴力量在志愿服务方面的资源,最成功的项目就是04年帕奥车友会的相关助学活动。这种有目的的引导和支持,不仅使网络从边缘走向主流,还进一步丰富了志愿服务文化的内容,拓宽了志愿服务的资源,使志愿服务更符合青年人的特点。
    4、威胁点(T)
    一是志愿团体基层管理过于松散,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
    二是社会资源的多元化开发还有待提高;
    三是政府背景特色突出,组织活动计划往往是围绕着政府的导向运行,活动少且缺乏自主性思考;
    四是基层团体的活动设计和项目管理水平还有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五是志愿者的个人成长机会过少。
    (二)社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自2001年 “国际志愿者年”活动以来,卢湾区进一步确立了“党政支持、共青团承办、社会化运作”全民开展志愿服务事业的基本理念,各基层单位志愿服务的项目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都开始进入一个规范有序的过程。
    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共青团的力量无疑是青年志愿工作一个优势,但我们要设法利用政府的支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搞好青年志愿服务,也就是说,建设“政府指导下的第三部门模式”,以此为指导来进行社会化资源的管理和开发。
    1、政府层面:出台政策导向的措施
    要建立和完善青年志愿活动方面的政策或条例,对于乐于向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给予税收上的优惠;
    鼓励社会和企业关心志愿者和志愿者活动,为志愿活动提供资金来源和物质保证。要建立对青年志愿者社会地位认可的途径,以适当的方式给予志愿者社会承认,确认其社会功能、角色与地位。要保证民间机构在法律框架内运行。要加强区级志愿服务信息数据库和多元化的招募评估标准建设。
    2、共青团层面:建立和完善第三部门性质的区青年志愿者协会
    按照结构功能主义,要素的耦合度是决定结构功能发挥的最重要因素。如果我们把青年志愿服务看作一个系统的话,那么团区委、基层团组织、社区组织、企业、民间组织、以及新兴网络组织都是该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发挥好系统的功能,就必须实现几者之间的优化组合。我们认为,应该发挥共青团支持下的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作用,鼓励协会承担起网络架构的重责,以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身份出现,发挥协调作用,充当志愿服务网络中的核心—最主要的结点。其主要职责包括:
    一是提供资源。继续试点并推广志愿者的网络化管理,设立志愿者资料库、制作服务手册、设立志愿者服务专线或志愿者报刊专栏,提供相关志愿服务信息,并负责志愿者培训、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和管理的专业培训。
    二是协调和建立合作机制与网络。协调基层团体的分工、分区,汇总志愿者汇报的资料,并定期举行研讨会,总结大家在推动志愿服务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在帮助基层了解既有的志愿服务概况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志愿者服务资源。
    三是转介资源。如基层单位有合适的志愿服务项目,但缺乏合适的志愿者,一方面可以为帮助其联系其他机构中的志愿资源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协助其将项目转介给其他志愿组织或专业部门处理。
    四是组织推广工作,吸引更多企业和社团参与志愿服务。积极联系不同的企业或公司,鼓励他们组织员工,运用各自的专长提供志愿服务,回馈社会;
    继续发挥民间团体的专业优势,组织有特色的小型志愿服务活动。
    五是建立优秀青年志愿者的奖励机制,定期开展志愿服务的调查工作
    3、志愿者团体层面:鼓励自下而上的民间志愿活动
    传统计划体制下,政府包括共青团都习惯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在组织网络体系中进行信息发布与指导,然而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合理引导民间志愿服务和网络新兴志愿团体的发展,是未来志愿者团体发育的一条重要思路。首先,有利于满足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有利于改变民间志愿团体的缺乏指导状态;
    再次,民间志愿组织的发展十分利于青年参与意识、自治意识的提高,有利于基层社会的自治。
    4、志愿者层面
    一是扩大广大青年对于志愿服务的认同。在近年来积极推广公民教育活动及大众传媒的影响下,青年对于志愿者参与的价值和意义已开始认识及接受。但由于缺乏整体及全面性之推广及配合,对于志愿者活动,不少青年往往只停留于认知层面,没有适当及足够的途径参与。
    二是从内心培养广大青年的公民意识,使志愿活动成为完全自觉的公民行为。我们目前的志愿活动或多或少带有组织色彩和运动色彩,过于在口号、电视镜头方面做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的,但必须避免形式主义的做法,要培养默默做志愿者,无私为需求者奉献的公民精神。
    三是加强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技能的培训
    5、社会层面
    志愿服务仅靠共青团一家是难以长久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要不断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公益平台,吸引公众关注并参与慈善事业,不断壮大拥护者队伍。只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多方合作,实现社会联动,才能做到资源共享。

     

    推荐访问:卢湾区 社会化 资源开发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卢湾区志愿者资源开发与社会化管理模式研究》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