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幼儿园教案
  •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历史教案
  • 地理教案
  • 生物教案
  • 音乐教案
  • 体育教案
  • 美术教案
  • 信息技术教案
  • 主题班会教案
  • 教学相关
  • 教学参考
  • 说课稿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课堂实录
  • 评课稿
  • 汉语知识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教案下载 > 美术教案 > 和谐校园和谐育人研究 正文 2021-03-18 11:45:20

    和谐校园和谐育人研究

    和谐校园和谐育人的研究

    东华大学团委

    内容摘要

    和谐社会是人们对理想社会模式的一种追求。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高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发挥更大的引导奠基作用。构建和谐校园,应当以和谐育人为中心。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借助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校校园目前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并就此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完善和谐校园建设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和谐校园 和谐育人 人文关怀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构建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高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理应发挥更大的引导奠基作用。

    大学时代,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黄金时代,更是他们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过渡转变的关键时期,这就需要高校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为大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认为,构建和谐校园,应当以和谐育人为中心,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对人才进行培养。据此,东华大学团委开展了此项课题研究。

    本课题在研究中运用了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问卷发放对象为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华东政法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的大学生,共计发放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9.33%。

    二、盘点高校中的不和谐因素

    调查显示,有63.4%的大学生认同“高校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引领作用”;
    但对于高校目前是否符合和谐校园的标准,有54.55%的大学生认为介于“比较符合”和“比较不符合”之间。这说明,高校校园在和谐旋律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夹杂其中,还没有实现真正和谐这一目标。

    (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过窄的专业教育培训,过弱的文化素养熏陶和过重的功利导向,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还比较薄弱。

    1、人文关怀匮乏

    调查显示,“人文关怀匮乏”位列高校不和谐因素之首(48.90%)。“人文关怀”不仅是对社会平等的关注,更是对良好道德风尚的提倡。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而随着完全学分制的实行,高校师生间的交流反而呈下降趋势,有77%的大学生表示他们渴望与老师交流,但因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实现。

    目前高校中的一些公共课程,如思想政治教育课、语言文字课等,已开始出现学生厌学,老师怨教的局面。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沟通往往是单向的,教师走不到学生的心中,学生理解不了教师的意图,教学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2、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我们注意到,由于一些大学生动手能力差,导致进入企业后,企业还要花费相当的财力、物力进行培训,不能很快地开展工作。追根溯源,是由于高校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更倾向于偏重理论方面,对于锻炼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课程相对忽视,同时许多实践环节的设置也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

    (二)教育资源供给不足

    调查发现,有36%的大学生十分关注高校教学现状,他们普遍认为积极加强教学研究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大的意义。数据显示,分别有47%和42%的大学生认为教育存在不公平、教学资源不够充分是高校在教学方面的主要不和谐因素,这既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有关,同时也反映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等问题。

    (三)就业指导机制还不完善

    调查显示,当问及“你认为高校服务机制中首先应当完善哪一方面”时,有39.21%的学生选择了就业指导机制,获选率最高。

    从目前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看,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指导的时间基本限于毕业前“双选”期间,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解释,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

    从目前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上看,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即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高校就业部门信息搜集途径有限、信息来源分散,造成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课题。高校应有敏锐的市场意识,开设社会需要的新专业;
    高校更要有全球意识,积极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1、师生之间应加强双向交流

    人需要情感的互相交流。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以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建议老师将自己的联系方式,比如说办公室的电话、e-mail地址告知学生,方便与同学的联系与沟通。同时,交流是双向的,学生也应该更主动地寻找老师,加强彼此间的互动。

    2、学校应明确科学的培养目标

    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时不能闭门造车,要走出象牙塔,不断加强与用人单位和同行的合作,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人才培养工作有源而发,有本可依,有据可寻。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一方面要细化、具体化,另一方面要随时更新,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的需求。

    3、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必须建立较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该开的课程决不能少,不需要开设的课程坚决不开。专业培养目标体系的内容也有主次之分,在确实不能全部开设的情况下,必须保证重点课程的开设。同时,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门课程的学习,注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校除了强化思想政治专业课的设置外,也应穿插一些帮助学生心理成长的课程。同时对于授课教师要认真把关,多加筛选,挑出一些颇具人格魅力的老师来执教,让学生从心底尊重这些老师,也让学生真心地喜欢这些课,并从中学到让其受用终身的道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更完善的人格。

    (二)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势在必行

    如果说人才培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那么教学则可称得上是纽带,在人才与知识间建立起最为直接联系。

    1、学校应大力引进人才,合理配置师资

    学校一方面要合理配置现有师资,同时也应及时引进优秀人才,补充师资的短缺。为提升高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应建立院系主任、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国内、外公开招聘和甄别制度,积极选用国外大学教授、跨国公司总裁乃至政府高级职员等担任专任、兼职、名誉教授;
    建立灵活的教师引进、转换、退出机制,形成教师的国际化构成体系。

    2、学校应大力开发教学资源

    随着大学城的建立和完善,应该努力实现各个学校优势学科之间的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跨校学习交流考察机会。就一所学校本身而言,跨校区教学对于教学、管理、服务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合理安排与应用,不仅是在本校的应用,同时也可引进其他学校的优秀多媒体课程,使者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

    3、学校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学校应把视角延伸至国门之外,多接触本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及时获取最新的国内外动态。要通过国际研讨会、访问学者、学术探讨等不同形式,与国外专家交流学科的最新进展,共同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跨学科交流也将大大促进研究领域内的信息互通。

    4、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评价的研究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学生评教的方法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满意率的高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评价,并据此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但由于大学生心理上还不太成熟,容易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干扰,例如,一些大学生会把那种考前圈定重点范围、能让他们轻松过关的老师视作心目中的“好”老师,而对那些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严格要求的老师却表现出不满和抗议。因此,学生评教只能是教学评价的辅助手段,我们应该研究更加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此外,建议在职称评定中将教学质量量化,明确规定教学达标率和优秀率,从根本上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

    (三)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第一,学校应该搭建平台,让学生了解到西部地区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资源优势以及投资潜质,鼓励他们到西部就业创业和志愿服务。同时,要制定完善的措施,在西部志愿者回沪后,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积极性。

    第二,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就业辅导小组。一方面与企事业单位积极沟通,结合它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将就业指导贯彻到整个大学四年中,大一时应该让学生明白我是“谁”,我倾向于什么工作;
    大二时要让学生通过集体协作感受团队精神;
    大三时则要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到社会上去实践,去感受竞争的残酷;
    大四时才是具体的一些就业技巧方面的指导。

    第三,学校应拓宽就业指导的内容,不应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解释,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用的求职技能和就业信息,在企业和学生之间搭建就业信息平台。

    (四)完善和谐校园的建设机制

    1、和谐寝室

    大学中最基本的群体单元是寝室,寝室成员相互谦让,寝室气氛才能够融洽。目前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知道该如何与人融洽相处,使寝室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学校应该多开一些讨论会,请一些心理老师来进行交流,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寝室人际关系、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寝室环境。针对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可以在学生社区开办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和谐班级

    由于高校自由选课制度的实行,使得班级的概念淡化了许多,甚至还有人不认识同班同学。这就要求班干部通过组织一系列有意义的主题活动,加强同学间的联系与交流,打破同学间的疏离感,构建活泼向上,亲密无间的和谐班级。

    3、和谐课堂

    所谓教学相长,如今高校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老师教、学生记为主。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只活跃了其中一半的主体。因此,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突破口,只有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探索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课堂。

    4、和谐党团组织

    随着党员先进性的深入人心,各个层面的党组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做好推优工作,推动更多的团员青年向党组织靠拢,构建和谐的党团组织。

    5、和谐社团

    大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必须培养健康向上的竞争意识、同他人的合作意识、以及个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团队组织能力。因此,高校应培育各类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和谐师生关系

    学校应当给学生和老师的交流搭建一个联络平台,让学生有困惑的时候能够找到老师,有疑问的时候能够请教老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联谊会,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对于学生与导师之间,更要加强沟通与互动,可建立一个导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网站,让学生得到及时的引导与帮助。学校应当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个自由宽泛的领域,同时要让大学生有所参与,有所了解。还可举办各种科技创新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实践锻炼。

    7、和谐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也要从学校的管理制度下手。在公寓管理方面,应该更人性化一些,减少不合理的人为限制。在食堂管理方面,严把卫生关的同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种类齐全、价格合理的饭菜。并且积极解决用餐高峰阶段的过度拥挤现象。学校还可以开办一些健康饮食的小讲座,提高学生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鉴于目前许多高校把新校区都建在了郊区,给学生外出、与外界交流都带来了诸多不便,我们建议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如总体规划大学城交通设施的配置、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系统等。

    (任晓杰、王乐)

    领导点评

    文章紧扣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提出“和谐校园和谐育人”的工作思路,并围绕和谐育人,对谐校园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文章立意新,思路开阔,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东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浦解明

     

    推荐访问:和谐 育人 校园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和谐校园和谐育人研究》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