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体裁作文
  • 字数作文
  • 话题作文
  • 人物作文
  • 节日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初一作文
  • 初二作文
  • 初三作文
  • 中考作文
  • 高一作文
  • 高二作文
  • 高三作文
  • 高考作文
  • 写人作文
  • 状物作文
  • 叙事作文
  • 节日作文
  • 写景作文
  • 动物作文
  • 植物作文
  • 抒情作文
  • 励志作文
  • 想象作文
  • 话题作文
  • 童话作文
  • 写信作文
  • 续写
  • 改写
  • 记叙文
  • 议论文
  • 说明文
  • 日记
  • 周记
  • 小说
  • 诗歌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优秀作文 > 诗歌 >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三)系列... 正文 2021-02-09 16:06:47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三)系列练习2001.5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三)系列练习20015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I 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一、基础知识(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①诈( )换( )不置辩(

      ②桑( )卑( xùn情枉法(

      ③动zhé )拘( )姹紫yān红(

      ④娌( )奢( )大事xuàn染(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相xiàng 穷形尽   B.qū 线 盘嶙峋

      C.强qiǎng 词夺理   D.xǐng 多快好

      3.找出下列词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中改正。

      ①毕恭毕敬 高官厚禄 提心掉胆 祭祀

      ②相题并论穷形尽相 舆论鼎沸 冷漠(

      ③敷衍塞责 节衣缩食 宽厚人慈 栈桥(

      ④心旷神怡 俭以养德 辩伪去妄教唆(

      4.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名(隐藏)不置辩(认为不值得)  B.叙(略微)莫其妙(说出)

      C.默(封口) 耳不闻(满足)    D.贵(小病) 旗息鼓(放倒)

      5.选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将所选字母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A.由于 B.既然 C.因为)电子邮件是通过网络来通信,__________A.不管 B.无论 C.尽管)通信的距离有多远,________A. B. C.都)不用像打长途电话那样交长途话费,__________A. B. C.就)不必像使用网络公司那样按分钟计算费用,________A.因此 B.那么C.所以)这种通过电脑网络收发信件的方式,费用相当低廉。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减负”后,我们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B.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

      C.大量植树种草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D.他那种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同学效尤。

      7.下列加点字读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wēi)坛而盟 小大之(监狱)

      B.吾(sì)为之 置人所(鱼网)鱼腹中

      C.曾(céng)益其所不能 沙鸥翔(集中)

      D.醉翁之(情趣)不在酒 陟罚臧(pǐ)

      8.按原文填空。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②《岳阳楼记》中“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
    “退亦忧”指的是
    _____________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9.下列文句、作品的作家、时代(国别)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儒林外史》——吴敬梓 清代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元朝

      B.《竞选州长》——马克·吐温 俄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 汉代

      C.《捕蛇者说》——柳宗元 唐朝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 近代

      D.《岳阳楼记》——范仲淹 唐朝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曹雪芹清代

      二、语言运用(10分)

      1.据新华社北京1225日电继《毛泽东选集》之后,又一部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文献集《毛泽东文集》已经全部出齐。有关专家和理论界人士认为,这部文集为我们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内容和发展过程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文献依据。

      《毛泽东文集》是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缉、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文集共8卷,编入《毛泽东选集》1-4卷以外的重要著作803篇,约230万字。选稿起自1921年,迄至1976年。这次编辑出版的《毛泽东文集》,对《毛选》作了重要的补充。

      认真读上面一则新闻,提炼的信息,使之构成一句话新闻。(限12字以内)

      答:□□□□□□□□□□□□□□□□□

      2.将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改成双重否定句

      世纪之交,小张的爱人为他们家生了一个世纪宝宝,怎么说也是一件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的情景,以“歌声”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30个字)

      情景:新年联欢会上同学们 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读(60分)

      三、记叙文阅读(22分)

      (一)

      (1)不论清早、夜晚,我在这条长长的胡同里,有时往东,有时往西,走着,走着的时候,老是听到寓所斜对面高楼的窗口里,传出一阵阵好听的琴声——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2)那楼窗口挂着的榴红色窗帘,不时地飘出窗口,仿佛是它把好听的琴声像恭送尊贵的客人似地送了出来。

      (3)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它们多么淘气呵,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4)我老是在想,这个弹琴的人是谁呢?

      (5)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然而在那摇曳着荷绿色窗帘的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6)我在长长的胡同里走着,听着,想着,钦佩着这个弹琴的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啊!

      (7)秋天天高气爽。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外清明。它悄悄地挂在树梢头,静静地倾听着悠扬的琴声。顽皮的星孩子们,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逗着那个弹琴的人。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荡动着菊黄色窗帘的窗口里传出来——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8)我赞美着这个弹琴的人,“锲(qiè)而不舍”啊!

      (9)冬天的寒夜,有时刮风,有时飘雪,我夜深回来,走进这条长长的胡同,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可是一阵熟悉的、使人感到安慰的琴声,却来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10)我感谢着这个弹琴的人。

      (11)日子过得飞快,不是几天、几星期、几个月,而是整整的一年了吧,这“丁冬!丁冬!丁丁冬冬!”的琴声,仿佛一直在耳朵旁边响着。它从来没有缺席过。

      (12)“谁在弹琴呢?弹琴的又是谁呢?”我非常非常地想知道他,并且想见一见他。

      (13)一天,音乐界的一位朋友,给我捎来一张入场券。那晚上所有歌唱的、弹奏的都是好手,每一节目演完,鼓掌声都像春天的惊雷,夏天的阵雨。到了最后一个节目了,那是第三次的钢琴独奏。一个年纪小小的、脖子上还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每支曲弹完,谢幕总是欲罢不能地一次又一次。

      (14)我疑疑惑惑,这琴声那样的优美、轻松,有甜味儿,又是那样的亲切、熟悉,如逢故友,“难道弹奏的就是她?”

      (15)事情真凑巧,隔不上半个月,有一个黄昏,我刚从街东口进来,又听到了琴声,就踏着“丁冬!丁冬!丁丁冬冬!……”的拍子,走得真轻快。忽然琴声陡然停住了,我不知不觉地快走到自己家门口了,猛抬头一看,在那窗口挂着紫萝兰色窗帘的楼下,一个脸蛋儿俊秀的、似曾见过一面的、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她扶着一个头发已经全白,臂弯里挟着一叠钢琴谱的老教师,健步地走出来。

      (16)我愣住了,“原来就是她!”

      (17)我才回到家里,刚在书桌旁坐下来,“丁冬!丁冬!丁丁冬冬!……”的琴声,又响了起来,传进我的耳朵里,灌注到我的心里。

      (18)“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的好姑娘。

      1.上文是以第几人称写的故事?简述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故事发生在多长一段时间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文章分为三部分,恰当的分法是(

      A.(1|2)—(17|18      B.1)—(12|13)—(16|17)(18

      C.(1)—(12|13)—(17|18 D.1)(2|3)—(17|18

      4.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中心意思恰当的是(

      A.通过弹琴姑娘的故事,论述了勤学苦练是成功的途径这一道理。

      B.通过弹琴姑娘的故事,赞美了她勤学苦练的精神,并对小姑娘表达了深情的祝福。

      C.通过弹琴姑娘的故事,赞美了她勤学苦练的优秀品质并祝贺她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D.通过弹琴姑娘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辛勤耕耘必有收获。

      6.上文中有一个词语是贯穿全文把材料组织起来的线索,请把它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友们因此很宠爱她。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送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礼物。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_________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_________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婚事。

      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_________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

      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足1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宽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色只不过是个__________罢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店商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手上,没有说一句话。

      看着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时碰破的手臂,我问:“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父亲轻轻抚摩着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心灵的最深处。

      1.“千金一诺”的词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诺”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在横线上填写恰当

      A.嫉妒     B.仓促     C.挖苦    D.奢望

      3.对小说开头段落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点明中心: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B.提示文章内容。

      C.表现对父爱的理解和感受。

      D.表明父亲对姐姐“实现诺言”。

      4.文章线索是“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请按下面提示将贯穿于线索上的材料依次各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姑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姐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买回新衣,在回答我的问题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话,“淡淡”一词对表现父亲的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上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说明文阅读(13分)

      辣椒

      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辣茄”。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①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②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
    二是能驱风散寒;
    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③每
    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④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⑤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⑥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⑦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⑧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第1段中列举美国宇航员和一位指挥家的例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介绍了辣椒的原产地、名称、___________、分类,还重点说明了辣椒的_______________

      3.分别指出第3段中说明下面内容的句子(只填句子序号)。

      (1)辣椒营养丰富:

      (2)辣椒能驱风散寒:___________________

      (3)辣椒能促进食欲: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段中“这就有利于消化”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

      5.概括第34段的内容(答案不超过20个字)

      □□□□□□□□□□□□□□□□□□□□□□□□□

     

      五、议论文阅读(13分)

      ①器皿脏了要擦拭,衣服脏了要洗净,家具脏了要掸拂,庭院脏了要洒扫。语言脏了呢?当然也要清洁。

      ②人们最先想到的,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污词秽语,这很自然。语言最直接、最全面地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那些形形色色的“国骂”,如同汉白玉上面趴着的苍蝇一样刺目。它们污染的不只是语言,更把戕(qiāng)害指向心灵。当对骂的双方比赛着谁骂得更恶毒、更花样迭出时,作为不幸的听众,我们心中会有一种荒芜凄凉的感受;
    你正欣赏一位漂亮的小姐,忽然听她地吐出一串脏字,你的感觉是瞬间从云端摔落到地下。希望每人的谈吐都智慧、优美不大现实,但我们有理由要求,耳朵听到的语言应该是干净的、彬彬有礼的。

      ③但仅仅把目标圈定在文明礼貌用语上,未免简单了些。一个时代和社会出了问题,偏离了正常轨道,最能予以体现的也是日常语言。“文革”中,多少人作为“牛鬼蛇神”,“反动权威”或“走资派”被送进了“牛棚”,他们的子女则被称为“狗崽子”,断绝了前程。高音喇叭里每天都是“砸烂某某的狗头”、“谁不革命就滚他妈的蛋”的叫嚣,让人不寒而栗。这些粗野蛮横的词句,是泼洒在道德和教养、法律和秩序、人类的是非感和怜悯心上的一大盆污物,是人性中的恶在不良的政治、社会环境下热病般的大爆发。它们当然应在彻底清除之列。曾获诺贝尔奖的前苏联诗人布罗茨基说过:语言的堕落导致人类的堕落。这句话何尝不可以反过来说呢?好在,这样的噩梦终于已经成为历史,但我们仍需高度警惕,努力铲除孳生这类语言的土壤,使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④还有一类词语,人们久已习惯,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也在应清洁之列。____________这些语言在不同程度上扭曲了同现实的关系,经不起理性的思考。如果语言是镜子,它们便仿佛是沾在上面的灰尘和油垢,映出的物象是不真实的,至少是不清晰的。譬如,我们不应该把地方行政长官称作“父母官”,他们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人民有理由要求他们恪尽职守,造福一方,多年来被颠倒的关系需要颠倒过来。民警帮助找回来走散的孩子,家长当然感谢,却犯不着涕泪横流地喊“恩人”,我们的传媒更不必渲染儿童家长如何激动地下跪(这里动作也是一种形体语言)。因为这原本就是他们的职责。这样的语言越少,便标志着我们的社会越成熟,越健全。

      ⑤说到底,清洁语言,便要打扫,改善一种语言生长的环境,就要在人心中时时播种善良、美、爱和温情,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维护民主和自由、公正和理性。这可是一件艰巨的工作。

      1.根据本文阐述的内容,简要回答哪三方面的语言是在清洁之列的?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中画横线处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法,直接证明了本段中的_____________这句话。

      3.第2段中“忽然听她地吐出一串脏字”一句中“熟练”二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引用前苏联诗人布罗茨基说过的话:“语言的堕落导致人类的堕落”,要表明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这样分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5.第4段画横线处应填的关联词语是( )

      A.所以    B.因为    C.可是   D.而且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12分)

      (一)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
    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1.“永之人争奔走焉”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运用对比手法,以异蛇剧毒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_

      3.其始,太医为什么“以王命聚之”?(用在文中画出)

      (二)

      二、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先帝在什么情况下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为什么?(用在文中画出)

      2.诸葛亮“受命以来”的行动是______________
    “夙夜忧叹”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3.诸葛亮的“忠陛下,报先帝之职份”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作文(60分)

      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

      题目:迈向新世纪的脚印

      要求:联系自己展开联想,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三)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题共20分。

      1、①é duì xiè zǐ liè 徇③辄qiú zhóu chǐ

      (2分,每组0.5分,错1个即不给分)

      2B2分)

      3、①吊 ②提③仁 ④辨 2分,每个0.5分)

      4D1.5分)

      5A A A A A 2.5分,每空0.5分)

      6B2分)

      7D2分)

      8、①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1分)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分)

      ③千里共婵娟(1分)

      9A2分)

      二、本题共10分。

      1、《毛泽东文集》全部出齐(4分)

      2、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事。(3分)

      3、答题要求:①符合规定的情景(1分)②以歌声为重点(1分)

      ③构思新颖或形象生动(1分)

      三、本题共22分。

      (一)1、第一人称。语言自然亲切,内容真实可信。(2分)

      2、整整一年(一年多)(1分)

      3C2分)

      4、一位弹琴的小姑娘天天勤学苦练,在演出中受到观众热烈欢迎,但她仍十分勤奋努力。(2分)

      5B2分)

      6、丁冬、丁冬,丁丁冬冬。(1分)

      (一)1、像千金那样贵重的一个承诺,形容说话算话,极守信用。父亲把姐姐新衣送人后,答应姐姐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的承诺。(2分)

      2、嫉妒 仓促 挖苦 奢望(2分)

      3D2分)

      4、给姐姐买回漂亮衣服;
    将新衣服送给邻居大哥,促成了一桩婚姻;
    失去新衣委屈地哭;
    在大年三十,专程去北京,跑遍城内商场,终于买回了一件相同的上衣。(
    4分,每句1分)

      5、父亲为了实现给姐姐的许诺,不辞辛苦地跑了很多地方,买回了新衣,对此,父亲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话,表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爱是真诚自然的。(2分,意思对即可)

      四、本题共13分。

      1、有些人嗜辣椒已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2分)

      2、品种 “辣度”(或“辣度的测量”、“辣度的测量方法”)(2分)

      3、(1)③④ 2)⑤⑥⑦ 3)⑧(3分,每句0.5分)

      4、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2分)

      5、吃辣椒的好处和越吃越想吃的主要原因。(4分)

      五、本题共13分。

      1、①不文明、不礼貌的日常用语(或日常生活中的污言秽语)②在不良的政治、社会环境下爆发的野蛮用语。③扭曲了同现实的关系,经不起理性的思考的习惯性用语。(3分,各1分)

      2、比喻 语言最直接、最全面地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平。(2分)

      3、好,因为“熟练”二字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这位小姐自身素质的低下。她说脏话已成了一种习惯。(3分)

      4、人性中恶的东西在不良环境下爆发,导致语言的野蛮堕落这句话何尝不可以反过来说(2分,各1分)

      5B1分)

      6、清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污言秽语,打扫改善孳生这类语言的环境。(2分)

      六、本题共12分。

      (一)1、捕蛇可以抵其租税。(2分)

      2、永之人争奔走焉 赋敛毒害之重(赋敛之毒有甚是蛇)(2分,各1分)

      3、得而腊之……杀三虫(2分)

      (二)1、临崩 知臣谨慎 2分)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2分,各1分)

      3、奖率三军……还于旧都(2分)

      七、作文60分。

      按中考评分标准评分。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三)答案解析

      解析人:叶秦

      1 基础知识及运用

      一、1、略

      2A项中的“相中”的“相”应该读“xiāng

      C项中的“倔强”的“强”应该读“jiàng

      D项中的“多快好省”的“省”应该读“shěng

      3、略

      4A项的“屑”是“值得”的意思。

      B项的“聊”是“姑且”的意思。

      C项的“充”是“填满”的意思。

      5、略

      6A项“开设”与“活动”搭配不当,可将“开设”改为“举行”或“举办”

      C项前后不一致,“能否”是“能与不能”的意思,而植树种草对生活环境的改善,不存在着“不能”的情况。可将“能否得到”换成“的”。

      D项“效尤”是学坏样子的意思,是个贬义词,这里应用个褒义词或中性词。属用词不当,应改“效尤”为“学习”。

      7A项中的“狱”是“案件”的意思。

      B项中的“罾”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当“用鱼网捕”讲。

      C项中的“集”当“栖息”讲。

      8、略

      9B项“俄国”应改为“美国”

      C项“近代”应改为“现代”

      D项“唐朝”应改为“宋朝”

      1这类题应从导语中寻找答案,因为导语的作用是简明地概括新闻的事实或中心。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从这则新闻看,第一句话已交代了新闻的内容,将其主要内容提炼出来就可以作为本题答案了(可再用主体部分的内容去验证答案)。

      2、略

      3、注意题目中的“以‘歌声’”为重点,这道题答案较为灵活,只要符合题意又不少于30字的均可。

      II 阅读

      (一)

      三、记叙文阅读

      1、略

      2、文中写到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又在第(11)段中,写道“不是几天、几星期、几个月,而是整整的一年了吧”,都表明了这个答案。

      3、第一部分是写小姑娘一年四季都在勤学苦练弹琴。

      第二部分写的是音乐会上我知道了练弹琴的是一个小姑娘,她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之后她仍刻苦练习。

      第三部分写的是我对他的美好祝愿。

      4、答这类题要分析全文的结构,看看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连缀重要部分的内容即可。

      5A项是在表述议论文的论点,而本文不是议论文

      C项中“祝贺她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一内容,文章中没有体现。

      D项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内容,文章主体是在写小姑娘的刻苦练琴,而不是告诉人们“辛勤耕耘必有收获”的道理。

      6、略

      (二)

      1、略

      2、略

      3、因为开头一段只是一句议论,并没有提到父亲对姐姐承诺的事,所以D项不正确。

      4、第一道横线上所填写的内容必须要写“漂亮”二字(有此意思也算对),因为衣服漂亮才有了下面的故事,所以不能忽略。

      第二道横线上所填写的内容必须要写上“促成了一桩婚姻”,因为这才能表现出爸爸将衣服送人的意义。

      第四道横线上所填写的内容要注意写出父亲买衣服的不易,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

      5、回答这道题应该从“淡淡”这个词的词义入手,这个词的意思在这里是不认为有什么了不得的,也就是说认为很平常。然后从父亲所说的话里去体会他的心理,他为女儿能过个愉快的新年,奔波劳碌,他心里觉得这是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夸赞的。从这一点再归纳出父亲对女儿爱的自然真切。

     

      四、说明文阅读

      1、说明文中的例子都是为了说明一个事物或事理。到底说明的是什么要注意例子的前后文。

      2、为了把题答得全面完整,这类题目要先为所题干所指出的段落分层次,把每层次的内容概括出来,就会答得全而准确了。

      3、略

      4、略

      5、第三段中“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句话统领以下内容,特别是这句话后还有冒号,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所以应是这个答案第四段最后一句话概括了全段,所以为本题答案。

     

      五、议论文阅读

      答这道题要纵观全文内容,还应抓住提示语,如:“最先想到的”,“但仅仅(把目标圈定在文明礼貌用语上,未免太简单了些)”“还有(一类词语……),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要点。

      2、略

      3、本题考察词语在文中的作用,首先要弄清“熟练”的意思,然后再联系原文,谈这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4、本题最容易答成“语言的野蛮堕落导致了人性中恶的东西在不良环境中爆发”。这是因为只看本句话的意思,而没有认真研读本段文字。本段开头的第一、二句已经表明了本段议论的中心,是要说明社会对语言的影响。而且引用布罗茨基的话后,紧接着说:“这句话何尝不可以反过来说呢?”很显然地表明了引用诗人的名言,并非要证明他的话,而是从他的话中推出正确的观点。

      5、略

      6、答这种题,首先要弄清全文围绕什么进行论证,例子,道理都是在证明什么的。然后再找一下提示语,如本文“说到底”就有要总结归纳中心的意思。提示语后的句子如果与全文论证的内容一致,就可以看作是中心论点,最后用自己的话再概括(如原句已可以做论点了,就不必再概括)。

     

      六、文言文阅读

      (一)

      1、先找出原文表明这个题目内容的句子(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然后根据这个句子做答。

      23、略

      (二)

      1、略

      2、可以从“故”(所以)这个词去考虑答案。

      3、略

      (此系海淀区试题


    推荐访问:语文 系列 综合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三)系列练习2001.5》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