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工作总结
  • 实习报告
  • 演讲稿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心得体会
  • 律师见证书
  • 起诉状
  • 公证文书
  • 调查报告
  • 工作计划
  • 规章制度
  • 会议纪要
  • 申报材料
  • 劳动合同
  • 述职报告
  • 年终总结
  • 实习报告
  • 求职简历
  • 自荐信
  • 领导讲话
  • 企业演讲稿
  • 公文命令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求职简历 > 初中语文综合练习(二)系列练习 正文 2021-02-09 16:07:11

    初中语文综合练习(二)系列练习

    初中语文综合练习(二)系列练习

      20015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

      

      I 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一、基础知识(20分)

      1.给加点字注音。

      ①责( )嶙( )猥(

      ②胆( )丘( )褴(

      ③日( )空(

      ④不无益( 一张一( )并行不(

      2.给多音字注音。

      ①对( 样(

      ②看( )白羊(

      ③深痛疾( )成吉思(

      ④开有益( )动脉栓(

      3.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别出新裁 错综复杂 万事俱备 俨然(

      ②安然无恙 执迷不悟 油光可鉴 干躁(

      ③永垂不朽 坦荡如底与日俱增 派遣(

      ④不无裨益 错落有致 雍荣典雅 锤炼(

      4.加点词解释完全的一项是(

      A.帚自珍(破旧)上(顺流而下)

      B.千头万(思绪) 惟妙惟(相似)

      C.无边无(地域的界限) 邱(坑谷,深沟)

      D.油光可(镜子)仰(向上或向前看)

      5.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上帝惩罚那些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

      B.我喜欢海、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C.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

      D.那有节奏的乐音和歌声是的,优美的。

      6.选用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填在横线上。

      ①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__________A.依赖 B.依傍 C.依靠)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②它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________A.敏捷 B.轻捷 C.灵敏),一棵很光滑的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③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__________A.修养 B.经验 C.造诣),终于__________A.考证 B. 考察 C.证实)出这些“龙骨”并不是真正的龙骨头。

      7.加点字读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上以松脂,蜡()纸灰之类冒之 和:混合

      B.(pián)死于槽枥之间骈:偶数

      C.便(yào)还家 要:要求

      D.遂率子孙()担者三夫 荷:挑

      8.与原诗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B.争渡,争渡,激起一滩鸥鹭。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A.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鲁直居左,佛印居右。

      B.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忽逢桃花林,忘路之远近,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0.文学常识填空。

      ①《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___》。

      ②“聚室而谋”、“豁然开朗”、“瞬息可就”几个词语依次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运用(10分)

      1.下面这副对联是宋朝人吕蒙写的,借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请你用8个字把它的意思表达出来。

      

      答:

      2.将下面句子中的“可以忘掉一切”具体化,以一组排比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躲在里面,可以忘掉一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四句话选择恰当的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直铺下去,②脱线一般,

      ③激起一片雪白水珠, ④碰着嶙嶙的乱石,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_______________撒在洄漩的水面。

      II 阅读(60分)

      三、记叙文阅读(20分)

      (一)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和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楼的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挖着。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

      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出来。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灾难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面对已成废墟的学校,年轻的父亲想到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语句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
    这一描写有几方面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父亲让阿曼达从安全小出口出来时,阿曼达为什么又重复了一句“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所记叙的内容,请你给本文拟一个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①贾山老汉一把火烧掉了五张百元假钞的事,在不常出新闻的靠山屯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不,村口的老槐树下,人头攒动,吵吵嚷嚷声响成了一片。

      ②“唉,缺德呀!”一向心慈面善的孙奶奶颤颤巍巍地从小竹椅上站起来,撩起围裙擦了擦干涩的眼睛,“真应了那句老话啦!‘马瘦有人骑,老实受人欺’!贾山招谁惹谁了,骗他?做损啊!”

      ③一向“”的杨二嫂假模假式地搀了孙奶奶一下,亮开了她那特有的大嗓门儿,打断了孙奶奶的话:“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他贾老头子傻!假的怎么了?我家杨二这些年在城里跑,啥假的没见过?要这么烧下去,还不——

      ④“二……二嫂子,”与杨二嫂住邻居的“秃六”挤了过来,搔了搔他那光光的头皮,“人家山哥咋的你了!你、你哪壶不开提哪壶!当……当……”这“秃六”平时就有点儿磕巴,一句话没说完,就见杨二嫂一步蹿到了跟前,尖细的手指朝自己的秃脑门儿戳过来,一向领教过杨二嫂泼劲儿的他,涨红着脸,“当”了半天,才把个“当心半夜做噩梦”说出来。“哄”的一声,村民们笑了起来。一时间,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了。

      ⑤蹲在一旁“吧嗒吧嗒”把个烟袋抽得“吱吱”作响的贾山老汉,半天没出声了,这会儿站起身,叹了口气,“唉,啥也别说了。烧就烧了,静心,心静!”平平常常一句话,说得大伙儿心里酸酸的热热的。月光下,望着贾山老汉离去的背影,不知为什么,在大家伙儿的眼里,竟把他与村东头的那座沉默的大山联系在了一起……

      1.本文主人公是(

      A.孙奶奶   B.杨二嫂   C.秃六    D.贾山老汉

      2.联系内容,说说加点词“见多识广”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段对杨二嫂的刻画,有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描写。从描写中可以看出杨二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小说对贾山老汉的描写着墨不多,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 )

      A.贾山老汉的背影就像村东头那座沉默的大山。

      B.贾山老汉烧掉了五张百元假钞。

      C.贾山老汉烧假钞的事在村里掀起了不少的波澜。

      D.贾山老汉将五张百元假钞化为了灰烬,表现了他高尚的情操和良知。

      5.根据小说内容,选择一个寓意深刻的题目(

      A.风波    B.火烧假钞    C.老槐树下    D.沉默的大山

      四、说明文阅读(14分)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
    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
    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______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_________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
    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
    )蹲坐在巢沿上,( )扑楞着翅膀,像直升飞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③那么,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对飞翔是特别重要的。燕子的身子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1.根据文意为文中第①②段的画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将它们的字母依次写在括号内。(

      A.飞翔    B.支撑    C.滑翔    D.支持

      2.根据文意,填入本文第②段括号中最恰当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不是……就是   B.不是……而是   C.既……又   D.不但是……而且是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

      4.燕子为了克服自身的弱点,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这些本领是

      □□□□□□□□□□□□□□□□□□□□□□□□

      (答案不得超出方格)

      5.文中加点的词“这些”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文中,这些内容,写在下面的方格内。(答案不得超出方格)

      □□□□□□□□□□□□□□□□□□□□□□□□

      6.这几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A.从概括到具体 B.从整体到部分 C.从结果到原因 D.从主要到次要

      五、议论文阅读(14分)

      文学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思想教育,美学教育。在普通教育阶段,应当向儿童、少年、青年进行文学教育。并不要求人人、也不要求很多人成为文学作家,但是应当要求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能( )文学,( )文学,具有文学的( )能力,接受优秀文学作品在道德情操方面以及敏锐深入的观察社会生活方面的感染、熏陶和启迪,从而具备必要的文学素养。文学教育同时又是一种非常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育。学文学有助于发展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大的。它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和他们的事业,似乎不止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说过这样的话:“很难说莎士比亚和牛顿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点。”这就是说,文学和科学绝不是没有关系的:莎士比亚塑造人物形象固然需要想象力,

      。总而言之,从教育的角度考虑,文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太重大了。

      1.将“鉴别”、“欣赏”、“理解”三个词归位于文中的括号,其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把这段文字分为两层,它的结构方式为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论据。

      5.写出应填入文中曲线上的一句话,使之能恰当地与上文衔接。

      六、文言文阅读(12分)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解释和理解正确的是(

      A.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出现千里马,强调千里马产生的条件。

      B.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强调伯乐的重要。

      2.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名马”但不能“以千里称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在文中画出)

      (二)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源中人的纯朴好客?(用在文中画出)

      2.文中哪句话表现源中人厌恶战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意,不需要添加省略部分的一项是(

      A.具答之 B.便要还家 C.村中闻有此人 D.皆叹惋

      III 作文(60分)

      七、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

      题目:在_________的日子里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2)字数600-900字。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题共20分。

      1、①jié xún xiè qiè xǖ lǚ③yì qí lòu bì xī bèi

      (2分,每组0.5分,错1个即不给分)

      2、①chèn mú zhōng dǔ wù hán juàn sè

      (2分,每组0.5分,错1个即不给分)

      3.①心 ②燥 ③砥 ④容(2分,每个0.5分)

      4C2分)

      5B2分)

      6.①B A C A 2分,每空0.5分)

      7D2分)

      8B2分)

      9 C2分)

      10.①老舍骆驼祥子 朝花夕拾(1分)

      ②愚公移山 桃花源记 活版 1分)

      二、本题10分。

      1.缺一(衣)少十(食),没有东西。(4分)

      2.可以忘掉烦恼,可以忘掉疲劳,可以忘掉伤痛。(3分,意思对即可)

      3.①④③②(3分)

      三、本题共20分。

      (一)10

      1.想到对孩子的诺言;
    坚持
    38小时挖掘救人。(2分)

      2.用时间的变化,突出挖掘时间之长,体现父亲坚强的意志和对儿子的执著而深厚的爱。

      (2分)

      3.肖像(外貌)(1分)①与上文中“都认为……精神失常”相呼应。(1分)②表现父亲一心为了救儿子将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的坚强意志。(1分)

      4.突出了父亲的话给孩子巨大的精神力量,也表现了孩子对同学的友情。(2分)

      5.“伟大的父爱”,“地震中的父与子”(只要标题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1分)

      (二)10

      1D2分)

      2.“见多识广”本为褒义,是“经得多见得广”的意思,在文中杨二嫂对贾山老汉烧掉假钞而不去欺骗别人的做法认为“傻”,这里“见多识广”就成为了贬义,讽刺了杨二嫂见利忘义的思想。(3分)

      3.行动 语言 1分,每个0.5分)虚伪、自私、见利忘义(1分)

      4D2分)

      5D1分)

      四、本题共14分。

      1CB2分)

      2B2分)

      3.描写 燕子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2分,各1分)

      4.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饮水,喂孩子食物(2分)

      5.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三分之一(2分)身躯呈流线型;
    两翅窄而长,振动快尾巴长(
    2分)

      6C2分)

      五、本题共14分。

      1.理解、欣赏、鉴别(3分)

      2.从教育的角度考虑,文学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是太重大了。(2分)

      3.文学教育……||总而言之……(2分)分总式(2分)

      4.道理论据(2分)

      5.牛顿进行科学研究也同样需要想象力。(3分)

      六、本题共12分。

      (一)1B2分)

      2.描写千里马没被发现的悲惨遭遇。(2分,意思对即可)

      3.伯乐不常有(2分)

      (二)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分,各1分)

      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2分)

      3C2分)

      七、作文60分。

      按中考评分标准评分。

      

      初三语文综合练习(二)答案分析

      I 基础知识及运用

      一、基础知识

      1-2题,皆是给字注音,属只有唯一答案不予分析。

      3.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别出新裁中的“新”字错了。应该是“心裁”,“心裁”是指个人心中的设计、筹划。

      原指诗文的构思、安排。做题时首先注意词义。

      ②干躁中的“躁”字错了。应该是“燥”。“躁”与“燥”皆属形声字。由于“干”,所以造形旁“火”的“燥”字。

      ③坦荡如底中的“底”字错了。应该是“砥”。“底”与“砥”读音皆是“dǐ”,但意思截然不同。“砥”的意思是“细的磨刀石”而“底”只是指“底部”。用“如底”词语的意思就表达不准确。

      ④雍荣典雅中的“荣”字错了。应该是“容”。“荣”与“容”属同音字,但意思各不相同。“雍容”的意思是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

      4.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中的“溯“字解释有误。原意是逆流而上,所以叫:“上溯”。引申为往上推求或回想。

      B.中的“绪”字解释有误。原意是丝的头,在词中应是运用比喻义,为“开端”的意思。

      D.中的“鉴”字解释有误。原意是镜子,属名词,这里作动词用,解释为“当镜子照”。

      5.句子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是B项中的“溺爱”。这个词原有贬义。而在这里是“爱之过甚”的意思,而没有贬义。

      6.选词填空,一般所选的词或属同义词,或属近义词,但从词义或词性上看,还是有些微区别的。那么就要逐一比较分析。

      ①依赖、依傍、依靠属义近词,但词义又有不同点。“依赖”的意思是依靠别人或事物而自已不能自立或自给,多用于贬义,那么首先排除它。剩下依靠和依傍。依靠是借助别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
    而依傍有依靠和靠近的意思。联系上下文,选“依傍”修饰建设物比较合适。

      ②敏捷、轻捷、灵敏属同义词,又都是形容词,它们的差异是:敏捷的意思是迅速而灵敏;
    轻捷强调的是轻快而敏捷;
    灵敏的意思是灵活敏捷。根据句子“一棵很光滑的树,就爬上去了”,侧重在“迅速”,所以选“
    A”。

      ③前面三个词:修养、经验、造诣,全属名词。修养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
    经验则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造诣是指学识、艺术、技能达到的程度三个词义近,那么就要看前后的修饰,限制词语了。用“很深”只能修饰“造诣”;
    经验则常用“丰富”“选进”修饰;
    修饰则用“有”或“高”来修饰、限制。

      后面的三个词:考证、考察、证实,同属动词义近。考察,侧重在调查、观察;
    证实则侧重在证明,而考证是既根据资料来考核又证实和说明,联系上下文“考证”更符合要求。

      7.判断读音及解释都正确的题,要注意不可顾此失彼。

      A项中的“和”应读(huò),意思是搀和。

      B项中的“骈”读音正确,但解释有误,应解释为:两物并列成双,或并列。

      C.项中的“要”应读(yāo),意思是邀请因为古文同“邀”。

      89.10两题分析略

     

      二、语言运用

      1.这类题有智力测验的性质,也有类似藏头诗的用意。联系题干的内容,作者运用谐音�“衣”、十“食”和表面指方向的“东”“西”实指具体的事物��东西(含赖以生存的物质)。以表达对他所处的社会(宋朝)的不满与讽剌。

      2.这个题的主旨是说“我”以书自娱。答题时需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将可以忘掉,中的“一切”具体化,就完成了。

      3.统观全题,这个题是形容“水势”从水库流泻下来,是“直铺下去”然后碰到“乱石”那么就会“激起”“水珠”。而“水珠”不会一直保持所以才是“脱线一般”……。做题时把意思连接起来,然后再确定答案。

      II 阅读

      阅读题属综合考查题,它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三.记叙文阅读

      (一)1.这一题属简答题,要求概括性强、准确简炼。

      首先通读全文,对所记叙的事件有个概括了解,掌握记叙的基本内容。接下来看题干给的条件:面对废墟。然后找到相应的段落。

      至于第二问“又是怎样做的?”那么从第四段直到挖出儿子。这一部分都是写父亲是怎么做的,答题时只需用简炼的语言加以概括地写出。

      2.这是一道写作技巧题。从作品的表达效果考虑,用12小时间,24小时间、36小时,比直接只用36小时显然不一样。122436这些数字连续出现,切一路增长,说明挖掘时间之久,坚持时间之长,对突出人物性格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3.“儿子重复这句话”,从写作角度看反复出现的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很重要;
    从内容看,父亲的话给儿子多么大的鼓舞和力量。

      5.对标题的要求是要能涵盖全文的内容、要能揭示中心,语言还要简明。

      (二)

      1.看似一个简单的选择题,但在做出选择前,要对全文有一个全面深度的了解。全文是以贾山老汉火烧五百假钞的事展开故事情节。从而显示贾山老汉对待“假钞的态度非常坚决,表现了他高尚的情操和良知。这样认识后选择的答案就会准确无误。

      2.联系选文解释词语的含义。“见多识广”原是褒义词,这里用来形容“见利忘义、诡计多端”的杨二嫂,因此是褒义贬用,讽刺杨二嫂的“向往”和“经验”都是歪的,邪的。

      3.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先从有哪些方法入手。方法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本题点明第3段对杨二嫂的刻画。一个“搀”一个“亮开了她那特有的大嗓门儿”且“打断了”孙奶奶的话。……

      从以上可以得出结论。

      第二问:杨二嫂是怎样一个人。从“搀”的修饰语是“假模假式”、打断别人话,说的是:“……要这么烧下去,还不��”不难判断他反对烧,为自己的利益不能烧,烧了还不“亏大了”,从这些方面分析杨二嫂的人品,判断会较为准确。

      4.这是个选择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中心来判断。ABC只揭示了事物的现象,只有D,才是表现本质。

      5.也是一个选择判断题,题干要求:选择一个寓意深刻的题目。A.太表面化,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B.只是提出现象没能揭示本质;
    C.太笼统,且只提供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文章的结尾:……意把他与村东头的那座沉默的大山联系在一起……,实际是点题之笔。

     

      四、说明文阅读

      阅读说明文时,首先要弄清说明文的类别,也就是弄清是事物说明,还是事理说明文;
    还要注意使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语言的运用。

      1.这一题是说明文的语言运用。说明文的语言要求表意要准确,简明,平实。根据上述的要求,联系上文“翼不振、翅不摇”和下文的“几分钟”,所以第一个空应选“C”,且“滑翔”有在空中飘行的意思。第二个空可选项为BD,这两个词属同义词,B侧重“撑”而D侧重“持”,再联系上下文,应选B

      2.这一题是选择关联词。先看原文关联词连接的两个部分一是“蹲坐在巢沿上”,一是“扑楞着翅膀。这两者的关系应属并列的。那么再看题中给的A不是……就是,属选择关系的关联词;
    D不但是……而且是,属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符合要求,都应排除。那么剩下BC两项的关联词,都属并列关系,选哪一项,则要看带入原文,读起来最通畅的一组。

      3.这一题前一空属阅读后判断,第二空应是简答题。画横线的句子是属说明文中适当地运用的描写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在于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简答题要抓住所给的材料及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如“一会儿像箭……,一会儿又垂直……”,“倏忽”……等。

      4.这也是一道简单题。需要反复阅读相关的段落。这一题的答案在第②段。找到答案后还需组织语言,使之不超出规定的字数。

      5.解答这一题时,首先找到“这些”所在的段落。弄清“这些”是个指示代词,它指示的内容是什么?代替的内容是什么?一般说来答案应在“这些”这个词的前面。

      6.这题属选答判断题。为了使答案准确,完成这题之前,先要把选文的各段内容、要点标示出来。①②段皆说明燕子有高超的飞行本领,③段则用设问句提出燕子的飞行本领为什么如此高强呢?这句话承上是总括,启下是回答这一问题。因此这段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从结果到原因。

     

      五.议论文阅读

      1.这个题是考查分辨词的表义及作用,词应不离句。同时还要遵循一定的次序排列。这个次序一般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按照这一原则“理解”应是基础,“欣赏”则要求在一定的基础之上,那么“鉴别”则是分辨真假、好坏,这是高层次的,要有一定的造诣。

      2.中心句的出现,按照一般文章的常规不是在文章开头,就是在文章的结尾。本文的中心句恰在结尾。

      3.在一段话中划分层次。一般是把每句话吃透,并概括句意,然后根据同一意思进行归纳。全文共9句话,前8句分别阐述的是什么是文学教育收以及文学教育的作用;
    而第
    9句则是对前8句话的概括、总结,因此应是1-8||9。这属分总式。

      4.通篇都在讲道理,所以这篇文字当然运用的是“道理”论据。

      5.通读全文,联系上句,所以应填入当然是“牛顿进行科学研究同样需要想象力”与前句“莎士比亚塑造人物形象固然需要想象力”对照。

     

      六、文言文阅读

      (一)

      1.选择答案的思路应从本文的“论点”考虑,本文的论点应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强调的是“伯乐的重要”。

      2.本题抓住一个“辱”字和一个“死”字,就不难归纳概括出:千里马不被发现的悲惨遭遇。

      (二)

      1.画线的题,要求少了不行,没有概括全,多了也不行,没能准确概括,所以做此题时要熟读、慎思。

      2.抓住关键语句:如“避”“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这样就比较准确。

      3.这个题对每项逐一讲解,既可得出结论。

      解析人 曹静玉

      20014

      注:本试卷为海淀区进修学校题


    推荐访问:初中语文 系列 综合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初中语文综合练习(二)系列练习》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