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工作总结
  • 实习报告
  • 演讲稿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心得体会
  • 律师见证书
  • 起诉状
  • 公证文书
  • 调查报告
  • 工作计划
  • 规章制度
  • 会议纪要
  • 申报材料
  • 劳动合同
  • 述职报告
  • 年终总结
  • 实习报告
  • 求职简历
  • 自荐信
  • 领导讲话
  • 企业演讲稿
  • 公文命令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公文命令 > 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 正文 2021-02-17 00:02:47

    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

    在校长室的热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在各位教育科研骨干的急切期盼中,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今天正式成立了!首先,我向在座的教育科研骨干和教育科研爱好者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大家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支持!
      2006年3月2日,对我校教育科研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教育科研沙龙”的正式成立必将揭开我校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的崭新一页。


      “教育科研沙龙”是由全校教育科研骨干组成的松散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我们之所以组织这样一个沙龙团体,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要以沙龙为平台打造教育科研共同体,借此形成滚动式、幅射状的教育科研网络队伍,以星星之火点燃全校教育科研的原野,逐步实现我校“人才强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我们的宗旨是:共享教育科研经验,推广教育科研成果,丰富教育科研理论,打造教育科研名师。下面,我就教育科研沙龙的价值特点、组织形式、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三点想法。


      一、关于教育科研沙龙的价值与特点
      我认为,我们教育科研沙龙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价值。丰富的教育思想是来源于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建立在教师之间对话的基础上的深层认同,而不是单向的传达。教育科研沙龙是一种和谐民主状态下的思想交流,在碰撞与融合中,必然会丰富教育思想,催生思想丰富的教师。


      二是学术价值。教育科研沙龙的学术价值在于教育理念的传播与发展。沙龙的组织过程是开放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教育理念的阐释者与传播者,同时也都是教育理念的倾听者与吸收者。教育科研沙龙为传播教育理念提供了温馨的场境,在传播与吸收的过程中,在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必然会促使新的学术思想的萌芽。


      三是实践价值。在实现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这是教育科研沙龙最基本的价值追求。沙龙的活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基本素养,或者最起码可以说是反映了教师队伍的思想实力。诸多事实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在沙龙中不断成长的轨迹。


      今后,我校的教育科研沙龙活动将重点突出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场景性。教育科研沙龙其实就是一个“场”,一个物质的、心理的、情感的、思想的、精神的“场”。在这样的场景中,参与者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同化,并且同化的程度与“场磁性”的强弱、与时间的长短息息相关。所以教育科研沙龙的长期开展必定会成就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群体。


      二是民主性。教育科研沙龙是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参与的自主性和学术的民主性是沙龙倡导的主旋律。在这里,只有共同的话题,没有职位的大小;
    只有理念的交锋,没有资格的高低。


      三是交互性。一个高质量的教育科研沙龙是一部教育思想的交响乐。在围绕某一教育问题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参与者既可以各抒己见,又可以互为补充,还可以质疑问难。这就是有意义的互动,这才是有价值的共建。


      四是生成性。教育智慧因场景而生,因民主而生,因交互而生。参与教育科研沙龙需要作认真的准备,但在组织的过程中,澎湃的思想往往会冲破预设的框架,创生新的教育理念。而这就是教育科研沙龙的生命所在。


      二、关于教育科研沙龙的组织与形式
      教育科研沙龙活动不是随意性行为,而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它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专题研讨,可以是教师论坛,可以是学术交流,可以是经验共享。我校的教育科研沙龙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将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主题选择
      教育科研沙龙是带着问题探讨,是承载理念求索。主题是教育科研沙龙的灵魂。教育科研沙龙的主题既有对教育现状的反思,也有对理想教育的预构,将把视线投向教育的内核和终极。在选择主题时我们将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体现现实性。务实的主题,能直面现状,促人反思,使人感受研究的必要性,感受研究与实践的“亲密接触”、“水乳交融”。所以教育科研沙龙的主题将从学校与教师的实际出发进行选择。可以选择较宏观的话题,如某一种教育思潮、某一个教育理念;
    也可以选择较微观的话题,如教育工作中的某件事,教学中的一个课例,班级中的一个学生,等等。


      二要体现前沿性。前瞻的主题,能启迪思维,激发理想,把人带向辽阔高远的新境界。在目前阶段,我们要注意与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结合起来。比如“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对科研方法的探讨;
    “这就是新课改的课堂吗”,是就教学案例展开的讨论。


      2、活动展开
      活动开展的过程是共享思想的过程:共享需要交流,需要将自己的观点、经验、做法公布,这是教育沙龙活动过程中的基础性工作。交流往往会产生碰撞。沙龙由碰撞而精彩。有了碰撞,就会生成思想,就会获得发展。交流要充分体现出互动性。互动首先在于开放,在于慷慨而公正地给每一位参与者以话语权。真正的教育沙龙应该是一个学术聊天室,谁都可以进来坐坐,谁都可以坐下谈谈。在沙龙中,你可以倾听,也可以倾吐,你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不置可否。平等与独立、开放与互动,可以使沙龙成为学术激荡的大磁场,呈现不拘一格的大气象。这种交流互动的快感,将会让参与者对沙龙活动产生无穷的激情。


      3、反思延伸
      在沙龙活动中创生的思想火花,如果不进行及时梳理和记载,就会稍纵即逝。所以沙龙活动后大家需要将自己的收获及时地进行整理。冷静地面对自己亲历的沙龙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反思性的科研行为。同时,关于沙龙主题及引发的思考不能止于沙龙结束时。对话题的再思考是促进思想深层发展的必然途径。大家既要重视沙龙的延伸性讨论,更要以沙龙为起点,开展更为深入的学习、研究、实践。伴随着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深入,投身教育科研的责任感会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三、开展好教育科研沙龙的两点设想
      教育科研沙龙是教育科研的一种途径,不一定谋求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但是通过讨论,可以提供多种解决的思路与途径,可以激发解决问题的智慧与激情。但教育科研沙龙要以厚重的积淀为基础,以甘于寂寞的心态为支撑,以耐心和韧劲为保证。对于开展好教育科研沙龙,我想谈以下两方面设想:

      1、教育科研沙龙需要我们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
      提起“读书”,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他建议教师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室,使之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成功教师的代表,成都石室中学的李镇西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成就时,他认真地回答道:“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
      中国的“读书人口”太少了!俄罗斯每20人拥有一套《普希金集》;
    韩国人以书柜代替酒柜;
    犹太人的小孩懂事时,母亲便会在《圣经》上滴一点蜂蜜,让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书本是甜蜜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重要的殖民地,人口世界第二。丘吉尔回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它的文化。不读书只应试的教育,也许永远也培养不了民族文化大师。


      享誉全国的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提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的科学论断。他告诉我们,读书对于人的影响,固然有知识的积累,眼界的拓展,思维的开阔,但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人的精神生命的发育。我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是打“底色”,打的是参与教育科研的“底色”。关于读书问题,我还想谈两点认识:

      首先谈教师有没有时间读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教育生活中远离了书本,抱怨没有时间读书,说不是不想读,实在是没时间。白天要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抽空和学生谈话,遇到问题学生还要更加费脑筋,甚至可能要花很多时间来处理,有的时候还要接待家长、与家长进行沟通,回到家里还要做饭洗衣、照顾自己的孩子、家人,哪有时间看书。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分析起来,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读书和备课上课是什么关系?假如教师认为读书和教学工作没有关系,甚至认为两者是矛盾的关系,读书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话,那必然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备课、批作业上,而不会拿出时间读书,去改革自己的备课和上课;
    假如教师感觉能通过读书找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更好途径,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而看书的话,就一定会有看书的时间;
    二是看书究竟需要多少时间,是不是一定要有很多的时间才能读书,只有10分20分钟的时间可不可以读书?李镇西老师在从成都飞往南京的两个小时的飞机上,刚好阅读了一本书。这么短的时间,别人可能会坐在飞机上看看报纸、喝点饮料,与同机的人聊天,或者是俯瞰苍茫大地,看机外云卷云舒,而李老师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读了一本200多页的书!通过李镇西老师,我们不难看出,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你想读,就一定能找到时间读书,有时候只看几分钟,可能就有一个观点和案例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南通市教育局从本学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读书工程。海门市教育局也在2006年工作要点中,要求认真贯彻实施“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读书工程。我认为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沙龙活动创设了氛围、提供了支撑;
    绿色读书工程的启动,为我们开展教育科研沙龙活动开辟了空间、搭建了平台。对于我们的专业成长而言,这是非常难得的机遇。


      再谈谈我们应读什么书。有些老师说,也想读读书,丰富自己,但却苦于没有书读,到图书馆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书籍,又不知道什么书可读,什么书有价值。这也的确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杨启亮教授在他的专题报告中多次提到的一句话就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意思就是读书一定要读好书,要读经典、读名著、读精品,只有读好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在书香的熏陶中成长,才能从那些优秀的书籍中吸取文化的养分、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生命。并且,即使你读了好书,你也不可能得到其全部的精髓,只能得到其中的部分精神、理解部分的内涵。所以我们要积极地读书,挤时间读书,要养成读书的习惯,由开始的被动学习,逐渐地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的呼吸也充溢书香之气。一句话,读书理应成为我们的内源性专业需求,或者说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2、教育科研沙龙要求我们既要饱含激情更要富于理性
      今天参与教育科研沙龙活动的都是我校的教育科研骨干。在此,我想就教育科研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谈两点看法。


      我将基层教育科研者的基本素质概括为一“高”一“低”:

      所谓“高”,就是理念高新、思维活跃,就是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善于发现苗头性的东西,善于捕捉处在“潜伏期”的种种倾向,善于从“无疑处生疑”,善于从“无路处走路”,敢于打破种种思维定势。思想仅有活跃还不行,活跃得漫无边际,“离经叛道”,出了大杠杠,容易走偏方向。所以思想在活跃的同时,更要严谨,要具有准确把握问题的能力。教育科研沙龙决不是为了培养纸上谈兵的空谈家,而是培养既有埋头苦干精神、又拥有广阔的视野与思维空间的科研型教师。教育科研沙龙倡导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扎扎实实的作风。教育科研沙龙更不是为了培养目空一切的批评家。深刻的批评是需要的,但批评要富有建设性。只有立足于建设,才会更有实效,也才会更吸引教师的参与,才会更快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教育工作的优化。


      所谓“低”,就是甘于寂寞、扎实刻苦,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每个教师自身都有着不同的个性,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长处,只要善于挖掘,发现自身的优点,让自己的优点成为自身成长的航标、动力,不断地去发扬光大,张扬自己的个性,就必然会成为很优秀的教师。很多成功的人士并不一定是遇到了名师或者专家,而是靠自身的勤奋和努力。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搞教育科研是很艰苦、很枯燥的工作,但我们不能怕苦,要勇于吃苦。调查研究要深入,要有沙里淘金的耐心和韧劲。当前,很多人浮躁肤浅,搞教育科研万万浮躁不得。应当不为利益所动,甘于忍受寂寞,扎扎实实做学问。读书求知做学问,不坐几年冷板凳,不能耐住寂寞,缺乏坚持不懈的学习与积累,不可能真正充实和提高自己。一个人治学能力的提高,是长期文化积淀之后生成的,是厚积薄发的结晶。我们要的是甘于寂寞的平和心态,真正要做的应该是根植于课堂,根植于学生和老师中间的草根式研究。只有善于吸收实践土壤中的营养,教科研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我想向在座的各位这样说,真正的教育专家就在学校内部,就在老师们中间,就是你自己!
      各位教育科研的爱好者,教育科研沙龙是一方交流的平台,是一方学术的论坛,是一方展示的舞台,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智慧将会与思想发生美丽的碰撞,激情必定与理性实现和谐的交融!请热爱教科研工作的老师、正在做教科研工作的老师、即将做教科研工作的老师都来参与其中,将经验、成果拿出来大家分享,将你们的困惑、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陡峭的山峰大家一起攀登,再大的困难我们一起克服!愿在教育科研沙龙的平台上,大家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推荐访问:教育科研 沙龙 仪式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在XX中学“教育科研沙龙”成立仪式上讲话》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