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幼儿园教案
  • 语文教案
  • 数学教案
  • 英语教案
  • 政治教案
  • 物理教案
  • 化学教案
  • 历史教案
  • 地理教案
  • 生物教案
  • 音乐教案
  • 体育教案
  • 美术教案
  • 信息技术教案
  • 主题班会教案
  • 教学相关
  • 教学参考
  • 说课稿
  • 教学反思
  • 教学设计
  • 课堂实录
  • 评课稿
  • 汉语知识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教案下载 > 汉语知识 > 赴浙江、安徽学习考查新农村... 正文 2021-02-19 06:02:20

    赴浙江、安徽学习考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专合组织情况

    随省委农办赴浙江、安徽学习考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专合组织的情况
    ——宜宾市委农办副主任  XXX
    (2006、6、23)

      6月12日-18日,我随省委农办组成的学习考查小组赴浙江省、安徽省学习考查,重点考察两省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专合组织发展情况,现将学习考查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一、简要情况
      浙江:2005年,总人口4898万人,全省国民生产总值133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552元,财政收入2115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16294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660元;

      安徽:2005年,总人口6150万人,全省国民生产总值5371亿元,财政收入656亿元,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8471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540元。
      二、主要做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安徽省的主要措施:一是成立了由分管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省长为副组长,省直16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委,各级党委、政府也都建立了相应组织和办事机构,全省上下协调的组织网络和工作推进机制初步形成。二是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决定在全省选择1000个左右的村、100个左右的镇,率先进行示范建设,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由此以点及面,带动和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健康发展。三是制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四是研究制定规划。把制定规划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先导,制定了规划编制实施意见,重点抓好对旧村整理,对编制过程和编制程序作了统一要求,保证编制质量。现在,各地坚持从实际出发,抓紧编制村镇规划,力争今年内全面完成。五是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重点用于新农村建设。今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支出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初步统计,各市安排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2亿多元。一些地方还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六是建立对口帮扶制度。安排省直各有关部门对口联系一个示范镇和一个示范村。从全省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熟悉农村工作的优秀干部到村镇挂职或任职,主抓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与示范村镇开展结对帮扶。七是加强指导与服务。省委、省政府相继组织了全省107个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培训班,近期又组织对全省乡镇正职进行新农村建设培训。各地也通过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近期还将组织对“千村百镇”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工作动态,筛选先进典型,分析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解决办法,分片召开现场观摩会,推动示范工程实施。
      浙江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
      一是大力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健全现代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的机制,推进农业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完善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块状经济;
    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农业,积极促进资本、技术投入农业和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改造农业,不断提升农产品的加工精深化、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万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促进市场化土地流转和企业化规模经营,培育百万户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对就读全省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专业类的浙江籍学生实现免交学杂费,对学业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学金,鼓励毕业后兴办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创建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农业科技专项,建立农业主导产业的首席专家和专家组的科技团队制度;
    提高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水平,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广泛利用省外资源、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省内农业产业层次;
    推广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保安全的农业技术、装备和生产模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和市场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二是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着力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把做大做强特色块状经济作为繁荣农村经济的主阵地,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把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工业功能区和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形成了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的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重点培育200个中心镇,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把一批有特色产业基础的小城镇培育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和农村经济的增长极。
      三是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农村新社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整体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引导农民住宅建设和居住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把传统村落改造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按照城乡一体、节约资源、优化环境、体现文化和地貌特点的要求,完善村庄整治建设规划;
    按照硬件与软件一起建的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社区服务。加快推进城市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信息、公共交通、饮水供给、环境卫生、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社区延伸,引导供销社、超市等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方便农民生产生活;
    按照人口相对集中、,生态环境优美、富有地域特色的要求,推进中心村、生态村和特色村建设;
    积极稳妥地开展村庄整理,努力优化县域村庄布局,大力开展点线面结合的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和生产生活污水净化治理;
    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保护和合理开发文化特色村,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村庄文化底蕴;
    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农村新社区活动。通过村企共建、资金募捐、项目对接等办法,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村庄整治。
      四是加快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全新内容和重点任务,“十一五”时期,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和城市的带动作用,调整建设资金的投向与结构,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支持农村建设转变,着力形成城乡衔接、布局合理、内容完整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的交通、供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处理、通讯电视等基础设施条件;
    全面提高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高标准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15年基础教育,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从今年起全面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省财政对欠发达县全额转移支付,真正做到使农村的孩子人人能上学,都能上好学。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民小康健身工程等,真正让农民群众看得起病,有地方看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真正让农民享受公共文化;
    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和转产转业渔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按照个人养老储蓄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适当补助的原则,加快建立面向农业劳动者的养老保障制度。健全教育、医疗等社会救助制度,做到幼有所学、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五是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大“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培训质量。今年要完成160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任务,其中转移培训60万人,转移就业率达60%以上;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整合城乡职业技术教育资源,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覆盖面,努力使未升入大中专院校的农民子女普遍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对未能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给予3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免收学杂费;
    大力开展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形成乡风文明的氛围。
      六是深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和“百亿帮扶致富”三大工程,努力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加快下山脱贫。按照“搬得下、富得起”的要求,内聚外迁,梯度安置,推动高山地区、重点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地区困难群众异地脱贫,向城镇和中心村集居,“十一五”全省每年完成下山脱贫5万人以上。对计划整村搬迁的村庄,乡村康庄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广电“村村通”、农民饮用水工程等建设扶持资金整体转用于下山脱贫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利用山区海岛资源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料加工业和劳务经济,力口快实施百乡千村富民兴林工程、产业化扶贫工程,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和绿色农产品;
    不断拓展区域协作领域,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健全发达地区工业和城市全面带动欠发达地区“三农”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资本与劳动力的双向对流,积极组织和推动经济、技术、就业、教育、卫生、人才等多方面的区域协作;
    完善结对帮扶制度。发挥结对帮扶单位的优势,健全不断扩大社会援助的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参与式帮扶,形成紧密持久型的结对关系。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特派教师、特派医师制度,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以资金扶持、物资援助等方式扶贫济困。
      七是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努力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为切实加强经济薄弱村办公场所建设,省财政出资7300万元。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从省、市、县、乡镇四级机关抽调38000多名机关干部,为全省每个行政村派驻一名农村工作指导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培养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增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本领;
    全面落实“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制度,创新基层民主形式,推广“一事一议”和村干部“双述双评”;
    探索以物业经营、土地租赁等形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公平分配机制,让农民群众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的主人;
    完善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建立乡镇专职农村工作指导员队伍,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和农村社区的管理服务。
      八是不断深化城乡配套改革,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省各地从实际出发,探索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逐步消除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建立土地征用区片综合价制度,提高被征地农民补偿标准。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小额信贷,开展。
      (二)农村专合组织发展
      安徽省目前已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近4000个,加入成员137万,占全省总农户的10.5%,带动非成员农户220万,占全省总农户的16.7%。省委曾于2003至2005年连续三年列入常委会工作要点,省委、省政府专门下发了政策性的扶持意见。主要做法:一是组织开展试点工作。试点的主要内容是从区域经济和优势产业出发,探索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包括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组织的创建、规范、提高、扶持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制定政策性扶持意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2004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了简化登记手续、依法减免税收、加大资金投入、改善经营环境、加强指导服务等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今年年初,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省建设的意见》,明确了近两年的工作目标和建设重点,提出了力口大政策扶持、信贷、人才等具体政策。三是加强宣传培训。主要是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基本知识和典型经验的宣传。各地在报纸上开辟了专栏,定期宣传合作组织及先进典型。一些地方还制作了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专题电视片,在农村巡回播放。省市县采取“政府资助、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定期培训”的办法,对参与合作组织发展的组织和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有条件的地方还对参加合作组织的成员以及农村运销大户、致富带,头人等进行了培训。四是培育示范组织。在全省选择一批基础好、经营活力强的合作组织,有重点地加强扶持和指导,按照“五个有”的要求,即有一个热心合作事业、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导人,有一个能够参与市场经营、具有法人地位的合法身份,有一个注册品牌商标和与之相适应的质量安全生产标准,有充足的服务内容和一定的经济实力,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利益互补、利益分配机制,进行改造、完善和提高,从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凝聚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合作组织,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目前工作重心:一是培育合作典型,加强示范引导。在全省实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创建工程”。按照“四个提高”,即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发展典型。去年底,全省首批确定了50个省级示范合作组织。今年,全省继续实施“示范工程”,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集中扶持300—400个示范点。到明年底,全省省市县三级创建各类示范性合作组织要争取达到1000家,其中,省级示范组织100家。二是健全指导体系,加强业务培训。从今年开始,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在全省建立业务培训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在基层干部和农民中开展合作知识培训。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培训2000名左右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人代表和1000名从事指导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业务骨干。同时,为了统筹政府资源,集聚各方力量,上下形成合力,加大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指导和扶持,他们正在积极筹建安徽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将于近期正式成立。三是推进规范化建设,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合作组织,实施重点指导,按照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的要求,完善现有章程,健全各项制度,明晰产权关系,规范内部管理,促进健康发展。对一些具备条件的协会,根据农民意愿和扩展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和盈余分配机制,向合作社方向发展。争取到明年底,全省有一半的合作经济组织基本达到制度健全、机制完善、管理规范的要求。四是加强协调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地方立法工作,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全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地方立法已经开始,争取年底出台,以解决合作组织的法律地位、注册登记及促进发展的问题;
    构建服务平台,拟于下半年建立安徽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网站,逐步实现全省联网,为每个合作组织打造网上信息交流、发布和营销平台,采取“政府支持、部门协助”的方式,组织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招商引资活动和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加强宣传。利用各种媒体和组织宣讲等方式,宣传合作经济的基本知识,宣传各地的成功典型,宣传组织农民、致富农民的优秀带头人,从而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良好氛围。
      浙江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达到8764个、带动农户599万户、联结基地1984万亩。大力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十五”时期每年新增投资额在120亿元以上。
      三、几点体会
      一是管理体系健全。浙江省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省委、省政府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安徽省是“大农委”――“农业工作委员会”,这为三农工作提供了能统一协调、综合管理的组织保障。
      二是工作机制完善。对中央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都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推进机制。专门成立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建立有农村专合组织发展工作指导小组,这为新农村建设搭建了综合协调、整合资源的工作平台。
      三是主抓载体突出。浙江省是突出“七大工程”、一个体系、两个建设;
    安徽省突出的是“千村百镇示范工程”,这为突出工作重点找到了抓手。
      四是政策措施务实。税收、工商、资金、考核、培训、规划、社会参与支持等都很务实,这是工作落实的关键。

    推荐访问:安徽 考查 浙江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赴浙江、安徽学习考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专合组织情况》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