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读后感大全 > 学分制条件下基层团学组织在... 正文 2021-03-21 10:28:14

    学分制条件下基层团学组织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研究

    学分制条件下基层团学组织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的研究
    内容摘要
    高校基层团学组织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赖以开展的主体。在高校普遍实施学分制的背景下,传统基层团学组织建设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高校德育工作依托基层班团组织开展的传统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在评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分制下形成的五大类学生群体的概念,并据此分析覆盖五大类群体的基层团学组织的特点和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最后借鉴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提出了重新界定和划分两大类基层团学组织职能、创新高校基层团学组织建设的新思路。

    关键词
    基层团学组织 理想信念教育 主体作用

     
    一、相关研究综述及思考
    (一)相关研究综述
    高校基层团学组织是指由学校倡导或学生自发成立,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团体。主要包括基层团支部、行政班、学生会(包括研究生会)、社区楼管会、学生社团、高校论坛(BBS)、校友群等形式。当前,众多高校工作者对如何在学分制下发挥基层团学组织在理想信念教育中主体作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探索。
    1、班团组织功能弱化,影响力下降:当前基层团学组织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研究认为,当前传统的基层团学组织的组织结构基础是:行政班(同时也是教学班)以及在行政班的基础上建立的团支部。当前在基层团学组织的建设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班团组织的功能逐渐弱化,影响力逐渐下降。研究者们从青年价值观多元化、需求多元化、新形势下班团的功能定位难以符合变化的社会和高校环境的需要,其活动的内容和载体难以吸引青年学生以及学分制环境的变化带来了影响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忽略其他因素,仅以“学分制”为边界条件对该问题的成因进行探讨,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学分制的实质是以学分反映学生学习的量,以学分绩点反映学生学习的质,以选课制为核心,通过修满一定量的学分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的实行有着适应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倡导学习主体“学习自由”和教育者开展个性教育的深远社会背景和动因。简言之,学分制的实行提倡了“教”与“学”的双向自由,给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授课方式带来了很大冲击。
    第二,地缘的相近性是一个组织得以凝聚的一个重要的基本要素。学分制的实行使得“同班不同学”,一个班级没有固定的上课教室,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没有相对集中的集体活动时间,造成同一组织内部的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缺乏集中互动的客观条件。
    2、巩固还是打破原有班团建制: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在高校的基层团学组织建设的实践中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路:
    一是认为传统的班团组织形式层次清晰,信息传达和监督反馈的成本较低,易于管理,因此要继续加强和巩固原有的体制,形成班(团)——年级——系——学院——学校的学生组织构建框架,以党建为核心,以团学的各类活动为载体,开展以德育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认为学分制的实行导致学生群体流动性加大,传统学年制下类似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割据的“静态”的群体基础不复存在,行政管理对象与教学对象不再一致。今天许多专门性的学生组织(如社团)开展的活动从形式到内容,其吸引力都大大超过了班团开展的活动,班团、学生会等传统的团学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大大下降。
    3、开展社区团建:基层团学组织建设的创新之路
    尽管众多高校工作者和研究者对到底采用“维持并巩固班团模式开展团建”还是“打破原有班团模式、在流动群体中开展多元团建”这两种方案上争执不下,但开展社区团建的探索之路似乎成为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目前,对学分制下进行社区建设的主流观点有两种:
    一是主张在原有校――院――系三级团学组织体系外再在社区建立一个以宿舍楼、楼道、寝室等为单位建立起的社区各级团组织,由学校有关部门联合成立新的管理机构齐抓共管。二是主张撤销原有班团的构建模式,按年级建立4个学生管理区(学区),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运作。各学区设管委会、党总支、分团委、学生分会,寝室作为学生管理基本单位,设团支部。在实践中,更多地运用第一种方案。
    (二)对前人研究的思考
    第一,高校的基层团学组织以党建为核心,以团学的各类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须坚持的指导性方针。团组织与党组织在结构上的“相似相容”确实降低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组织建设成本,较好地保证了团学组织贯彻党的意志。在高校党的组织结构不进行明显改革的前提条件下,如果完全撤销基层的班团支部,团员怎么归属,如何管理?又以什么样的组织载体保证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
    第二,在计划经济时代,向党团组织积极靠拢是多数青年的要求,因此过去班团开展的各类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青年的需求,或者受到“积极参加班团组织的集体活动就是先进性的体现”观念的影响,在表象上各类活动确实开展得如火如荼。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入党已不是青年学生的唯一追求,目前以班团为基础的基层团学组织所开展的活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越来越难以能够满足青年学生的需要。
    第三,关于社区团建的思路,第一种方案中有三个问题难以解决:由“各有关部门”组成的新的管理机构难以有效运作,其原因是“各有关部门”涉及到社区建设方面的职权难以重新界定、划分和协调;
    学院团建和社区团建的运作模式各不相同,权能上各有交叉;
    团员有着双重的组织身份,参加活动会发生冲突,组织也难以全面考核管理。
    综上所述,团学组织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必须有效解决团学组织的凝聚力和活力问题。我们认为:要保留班团的组织形式,但必须重新界定基层团学组织的功能定位并对其分类,打破原有班团模式,重建班团组织,在流动群体中开展多元化的团建创新。

    二、对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群体及其衍生的团学组织的研究
    (一)学分制条件下群体的分类及其衍生的团学组织
    组织理论认为,群体是形成组织的基础。根据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特点,本文将大学生群体分为五大类:
    1、注册群体
    主要指学籍注册在校的大学生。在教学编制上,注册群体归属于特定的院系,每个成员归属于固定的行政班;
    在政治身份上,每个学生划归到一个团支部;
    在空间上,以院系为单位,他们归属社区的各个特定区域。
    以注册群体为基础,构成了三类学生组织:行政班、团支部和学生会(包括研究生会)。行政班以及在其基础上成立的团支部是学校注册群体最基本的细胞,是学生在学校在编注册的基本单位。学生会及班团组织组织结构完整,掌握基本的资源,有较大动员力,但是由于学分制造成“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使这三类学生组织活动机会减少,对学生的动员能力减弱,凝聚力和影响力下降,经常变为仅能动员学生干部和骨干的组织单位。
    2、流动群体
    学分制条件下的自由选课制度形成了以课程班为单位的流动群体。流动群体一般以学期为周期变动,是形成学风和开展学风建设的主要群体。流动群体聚集周期短,难以形成较强集体主义观念,原属班团的辅导员难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信息反馈和管理成本高。
    流动群体构成的教学课程班,是高校中学生开展正式学习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目前课程学习班的情况是:组织较为松散,同学之间较为陌生,集体观念淡薄,动员力较差,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加强学风建设的有效管理模式。
    3、渗透群体
    渗透群体的成员有两大来源:一是来源于课程班的流动群体――不同学科的学生选修了同一门课程。二是来源于社区――不同学科学生住在同一寝室或相邻寝室。由于渗透群体依附于流动群体和社区形成,与流动群体相比,稳定性更差,管理成本更高。
    在高校社区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渗透群体中的部分优秀分子和积极分子成立了以宿舍楼为单位的社区楼管会。楼管会在协助社区开展卫生、安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一定作用,但其组成人员一般没有很大威信。虽然有一些学生干部甚至学生党员也参与到其中,但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同时这类学生精英多把社区工作视为强加于自身的指派性任务,从而缺乏主动积极性,故整体参与度不高,动员力较弱。
    4、趣缘群体
    主要来自于因兴趣相投,学生自发组织和成立的各类社团。趣缘群体的组成受到其成员原有共同专业背景、爱好等影响,其活动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高校中,趣缘群体数量众多,每个趣缘群体对于属于特定兴趣爱好领域的内部成员有很强的吸引力。
    以各类趣缘群体为基础形成的学生社团一般包括由学校倡导和组织成立的社团(俗称官办性质社团)以及由学生自发成立的社团(俗称草根社团)两大类。目前社团发展直接与其指导老师及社团负责人的个人热情和能力相关。官办性质社团上层组织结构相对完整,在校级层面有较大影响力,但在基层影响力较弱;
    草根社团的许多活动有声有色,但往往受不到学校重视,其影响力集中在基层学生中。
    5、虚拟群体
    指以网络或手机为平台,通过虚拟媒介传递信息的学生群体。这类群体,主要借助QQ群、BBS、校友录、短信群等媒介进行聊天、交流、游戏等娱乐互动,其中多数群体是以网络为平台形成的网络虚拟组织。虚拟群体具有信息交流便捷,影响力大,成员流动快,稳定性差的特点,其发展势态迅猛,影响力几乎覆盖到所有群体。
    当前,大多数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主页,但大多数管理性功能太强,服务性功能较弱。建立网站的技术成本和物质成本相对较低,不少有一定网络技术的学生自发建立未经学校认可且挂学校名称的BBS论坛和校友群等。这一组织的成员同属于一个学校,拥有共同的学习、生活需求,上网进行互动的频次比较高。网络组织的活动和言论由于不受时间、空间和物质的限制,学校监管成本极高。
    以上五类群体形成的基层团学组织各有交叉,但基本覆盖了所有在校大学生(见表1)。
    表1 高校学生群体与基层团学组织的归属关系
    群体类型 归属组织
    注册型 班级、团支部、学生会
    流动型 课程班
    渗透型 课程班、社区楼管会、寝室
    趣缘型 学生社团
    虚拟型 BBS论坛、校友群、QQ群

    (二)学分制条件下基层团学组织的作用
    高校的基层团学组织在组织学生活动、建构校园文化、引导学生价值观和行为导向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具体将高校基层团学组织的作用定位为以下几方面:
    • 思想教育: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的各类活动载体
    • 选拔优秀:推优入党、奖学金评定、各类优秀学生的评比
    • 日常事务:各类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通知及学生管理和服务
    • 文化活动:各类文艺、体育活动
    • 知识学习:对专业的、理论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情感交流:同学朋友间的话题交流
    • 趣缘活动:因相同兴趣聚集在一起进行的互动式活动
    • 社会实践:校外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挂职锻炼、专业实习实践活动
    对照高校基层团学组织的各类形态,它们所发挥的作用可归纳如表2。从中可见,现有的各类学生组织都涵盖了一个或多个教育管理或服务的功能,并以这些工作职能为载体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表2 基层团学组织发挥的主要作用
     思想
    教育 选拔
    优秀 知识
    学习 日常
    事务 文化
    活动 情感
    交流 趣缘
    活动 社会
    实践
    班级  √  √ √ √  √
    团支部 √ √ √ √ √ √  
    课程班 √  √     √
    学生会  √  √ √ √ √ 
    社团 √ √ √  √ √ √ √
    社区楼管会  √  √ √ √  
    网络组织   √   √ √ 

    三、思路与对策
    本文提出的研究思路是:借鉴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重新界定基层团学组织所承担的功能,创新基层团学组织建设。以党建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团学的各类活动为载体,大力建设两大类学生组织。
    根据组织所担负的功能不同,我们把基层团学组织分为两大类:基本职能型学生组织和活动功能型学生组织。基本职能型学生组织是指行政班、课程班和团支部;
    活动功能型学生组织指学生会(包括研究生会)、各类社团和网络虚拟组织。通过重新界定两大学生组织的职能,保留基本职能型学生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的职能,使其类似于“基层政府组织”,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直接的主导作用;
    把更多的活动型职能“授权”给具有健全的组织模式、较大的组织规模和相对的专业性,以及适合开展大型活动的各类活动功能型学生组织,使其类似于承担各类社会公共事务的“非政府组织”,以活动为载体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间接作用。在此基础上,高校团组织加强对每个活动功能型学生组织的专项资源的配备和专业性指导,有针对性地强化某几项功能建设,赋予其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权能,建立一个高校党团组织统一领导下的在各个领域发挥特定作用的功能性组织群落。
    (一)基本职能型学生组织的功能界定及作用发挥
    行政班:保留教学行政类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如进行班风、学风建设,奖学金评定和学籍管理,以及各类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通知等日常性事务。在活动职能上,仅负责组织一些传统集体性活动,如在重要的传统节日组织一些主题型班级活动。其目的在于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和集体主义教育。
    课程班:主要功能是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可以通过在为期十周的教学课程班中,由所在班级党员教师、学生党员及积极份子共同组成的党员核心组,凝聚流动群体中的党员和积极分子,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使其成为沟通教师与学生共建良好课堂学风的有效载体。
    团支部:主要的功能是推优入党、评选各类优秀学生和组织开展各类政治和理论学习;
    其辅助性职能是协助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委进行班风、学风建设,开展各项日常事务工作。针对团员缺乏先进性意识以及组织成员的内在激励问题,可以建立“星级团员”的评定制度,在团支部内根据个人的先进性及其表现分层,体现不同层次的先进性。
    对基本职能型学生组织的建设还要处理好两个关系:即通过重新划归职能,一是要处理好注册群体(班团)和流动群体(课程班)的双重管理问题,二是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团支部的职能)和日常事务管理服务(属于行政班的职能)的关系。
    (二)活动功能型学生组织的功能界定及作用发挥
    学生会:一是通过直接做好精英分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成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的示范群体;
    二是要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此,在原有职能基础上,强化如下职能:①桥梁和纽带的职能。具体表现为承担院系学生口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的调研工作,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②维权职能。具体表现为参与学校各级的教学管理和民主监督,反映学生的正当意见和要求。如派出学生代表参与制定有关学生利益的重大决策。③文体活动的职能。
    社团:“官办社团”的目标定位是赋予或强化具有规模经济、资源丰富、具有专业优势的社团以管理和服务职能。为此,一是建设好拥有相关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社团组织。二是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如在理论社团中建立党组织、让科协和创协承担科技创业比赛等。
    社区楼管会:在社区的指导下和相关院系的协助下,由每个楼的学生干部和党员组成新型楼管会。社区楼管会协助社区做好卫生和安全方面的管理服务工作,并协助开展社区精神文明项目评比。在楼管会内可以成立学生党员中心团支部,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建设。
    网络组织:学校应主动占领网络主阵地,大力建设校园网,使之成为发布主流信息和获取信息反馈的技术平台。借鉴学生建设运作成功的网站运行模式,在校园网上开辟专区,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
    建立专项监控工作组;
    将各类网络组织纳入到学校网络管理的范围内,使其成为校园网的补充。
    这里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将原本属于基础性组织的权能下放给各类功能性组织。二是花大力气指导各类功能型学生组织,使其更加成熟、完善。三是注意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避免某些组织依托行政和资源优势展开垄断性竞争。
    本方案的可行性在于,一是延续了班团模式,不会造成太大的观念冲击,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革新失败的风险;
    二是在现有班团的基础上进行变革,不需要重新设立机构,不需重复培训人员,降低了组织变革和人员协调的成本。

    推荐访问:学分制 下基层 理想信念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学分制条件下基层团学组织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研究》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