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hangdahai.com--爱岗敬业演讲稿】
【摘要】 本文对近十年来关于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文献加以综述,总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治疗方法,以助进一步研究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治疗。 【关键词】 小脑性共济失调;康复
作者单位:130021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马力);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周大勇 李娟)
小脑除接受本体感觉冲动外,还接受外部感觉、听觉、视觉、内脏感觉的冲动,小脑及其有关联的神经结构病变均可引起小脑性共济失调,如站立不稳,起坐不稳,走路不稳,步态蹒跚等,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查阅中国知网上近十年来关于不同方法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文献203篇,对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如下。
1 药物疗法
临床上较多见关于药物治疗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报道。尹爱军等[1]曾报道使用激素治疗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5例,3例好转,2例痊愈。其认为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笔者认为激素应慎用,而且不宜较长时间应用。金桂芳等[2]认为本病的急性期可以采用皮质激素结合营养神经、抗炎抗病毒等疗法治疗,并通过研究证明预后较好。黄梅[3]在治疗29例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时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高压氧疗法,结果7 d后治愈19例, 好转8例, 无效2例。范录平等[4]认为丁螺环酮是改善共济失调症状的安全有效药物。其在临床上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康复训练的同时,加口服丁螺环酮,并研究证明患者在平衡性及协调性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2 康复疗法
近年来关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康复治疗方法不断进展。应用较多的是Frenkel训练法,这种方法是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的代偿强化反馈机制,反复训练使中枢神经系统再学*的训练技术。章春园等[5]曾通过对40例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进行Frenkel训练,证明Frenkel训练法是改善患者肢体平衡及协调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有效康复手段。姜永梅等[6]临床观察发现肢体负荷训练可以提高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疗效,缩短病程。其认为负荷训练可以增加肢体运动量,提高患者在治疗中的注意力,从而增加压力感受系统对小脑的抑制,增强躯干及肢体的稳定性。陈惠君等[7]通过研究证明平衡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整体步态、步速及整体运动能力。其研究随机选取共济失调患者49例,其中小脑病变患者16例,对患者进行平衡板、复杂的多功能组合箱训练等动态平衡训练,结果从均不能独立行走到经治疗后有71%以上的患者可直立行走。笔者认为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白玉龙等[8]曾采用team会议的形式,对一名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症状体征、功能评定等进行讨论,制定出适合该名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康复教育、平衡及协调功能训练等),并在2个月后随访,结果该名患者的ADL评分由75分增加至90分,平衡协调试验由39分增加至52分(满分68分),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郭鹏等[9]也提出针对性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法,依从性强,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近来也有人在康复训练中,根据人体肌肉结构及力学结构,用绷带和保护支具等,对肌肉、关节及软组织作程序化的贴扎支撑、保护和助力,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但现在罕有关于贴扎技术的文献及研究。
3 中医疗法
3.1 针灸疗法 张玉莲等[10]曾运用头项针治疗共济失调患者68例,其中小脑病变者37例,脑干病变者23例,小脑脑干病变者8例,结果治疗24 d后基本痊愈24例,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0例,临床疗效显著。其认为[11]头项针治疗共济失调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李建媛[12]在临床上针刺头针平衡区(督脉脑户穴旁开3.5 cm处向下引一垂直线,长约4 cm)及风池穴,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王重新[13]认为头针治疗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其曾采用针刺头部舞蹈震颤控制区、运动区、平衡区基础上,结合体部后溪、申脉等穴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取得了显著疗效。也有人[14]认为透穴刺法能够明显改善小脑供血,而且安全性好。主要是脑空透风池、玉枕透天柱、脑户透风府、风池透风池。其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机制,可能是针刺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产生生物电信号,作用于小脑,从而改善肢体功能,达到治疗目的。陈晓军等[15]通过近5年的临床实践,研究枕后区排刺、额顶颞散刺等方法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其认为针灸疗法结合康复疗法,比应用单一疗法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更为显著。
3.2 中药疗法 李种泰[16]认为中药地黄饮子加减可以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其在治疗100例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过程中,随机分组,治疗组59 例,采用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疗法,对照组41 例, 采用普通针灸疗法,结果说明中药地黄饮子结合头体针的疗法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纯体针疗法。笔者认为中药在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治疗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以辅助解决一些例如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等问题,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打好基础。
4 其他疗法
对于小脑占位性病变引起的共济失调,手术切除占位病灶是临床上较多采用的治疗方法。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颅脑外科[17]曾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4例小脑蚓部或第四脑室肿瘤的患儿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患儿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经头CT检查显示为后颅窝中线小脑蚓部或第四脑室肿瘤,在全麻下行后颅正中开颅手术,对肿瘤施行全切或次全切除。20世纪90年代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某些患者由于小脑及其周围的细胞或组织变性、死亡,以致功能减弱或丧失,从而造成小脑性共济失调。干细胞具有能够分裂增殖和向多种细胞分化的生物学特性及能力。目前,国际上关于利用干细胞移植来替代、修复患者损失的细胞,恢复细胞组织功能,以治疗疾病的研究冗出。盛佑祥等[18]认为脐血干细胞鞘内注射对改善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功能有显著影响。笔者认为干细胞进入体内后受各种因素影响加上存活率和细胞活力的变化,其发挥作用的干细胞数量无法明确,而且关于如何确保进入体内的干细胞转化为有益细胞,阻止其向异化方向分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 总结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近代研究较提倡综合疗法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笔者认为,对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采用针灸、药物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沿用下去。但是,高压氧治疗及康复治疗还有待进一步推广。而且,临床上关于治疗效果的评定,还缺乏统一规范的国际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尹爱军,曹晶.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12例临床分析.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24(03):189-190.
[2] 金桂芳,洪冰,黄鉴政.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分析.浙江临床医学,2004,6(01):53.
[3] 黄梅.急性小脑性共济失调29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1):4242-4243.
[4] 范录平,李育新,黄国胜,等.丁螺环酮改善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症状的临床研究.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48-49.
[5] 章春园,邵国富,包仕尧,等.Frenkel 训练法改善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88-3489.
[6] 姜永梅,王亚平,陈颖.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的负荷训练.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38-2239.
[7] 陈惠君,朱雨岚,邹子奇,等.平衡训练对不同年龄共济失调患者步行功能康复的影响.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12):761-762.
[8] 白玉龙,吴毅,胡永善,等.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中国临床康复,2003,7(28):3876-3878.
[9] 郭鹏,邓红琼,刘丽美.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中国临床康复,2010,25(5):343-345.
[10] 张玉莲,王连顺,张静.头项针为主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上海针灸杂志,2003,22(8):7-8.
[11] 张玉莲,王颖,王立存.头项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疗效评定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河北中医杂志,2008,30(5):508-510.
[12] 李建媛.平衡区针刺治疗小脑梗死性共济失调21例.针灸临床杂志,2006,22(8):32.
[13] 王重新.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9-10.
[14] 王顺,蔡玉颖,胡丙成,等.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6,26(1):75.
[15] 陈晓军,方针.针灸治疗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体会.中国针灸,2009,29(11):901-903.
[16] 李种泰.地黄饮子加减结合头体针治疗中风共济失调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2006, 33(3):308-309.
[17] 戚益群,蒋和娣,赵华.小脑蚓部及第四脑室肿瘤患儿术后的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5,10:13.
[18] 盛佑祥,李春镇,杨万章,等. 脐血干细胞鞘注合PNF技术改善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功能.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