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hangdahai.com--征文稿】
【摘要】目的总结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穿刺方法在部分刺激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和药物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13例癌症化疗患者使用PICC155例次,应用6种(5Fu、长春新碱、表阿霉素、长春瑞滨、多西紫杉醇、紫杉醇)刺激性化疗药物,统计其静脉炎及药物外渗发生率。结果155例次PICC发生静脉炎14例,发生率9.03%;药物外渗3例,发生率1.94%。结论PICC可有效地预防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应作为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首选穿刺方法。
【关键词】化疗;PICC;并发症
本科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对静脉应用刺激性化疗药物治疗113例患者,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穿刺法,对出现的外周静脉炎和药物外渗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应用6种(5Fu、长春新碱、表阿霉素、长春瑞滨、多西紫杉醇、紫杉醇)刺激性化疗药物治疗患者113例,其中肺癌29例,恶性淋巴瘤27例,乳腺癌23例,胃癌17例,大肠癌14例,食道癌3例。男61例,女52例。年龄31~72岁,平均52.2岁。化疗前KPS评分60~80分。PICC化疗输注155例,其中使用5Fu100例,长春新碱15例,表阿霉素13例,长春瑞滨13例,多西紫杉醇9例,紫杉醇5例。
1.2方法贝朗公司生产16G套管,管长45cm,肘关节下2~3cm穿刺,其中贵要静脉113例,头静脉27例,中正静脉15例。选择穿刺静脉上方扎止血带,消毒皮肤2次,范围>8cm,操作者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翼,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进针,同时观察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将穿刺针沿静脉走向推进少许,以保证外套管在血管内。左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右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对于静脉炎和外渗的发生情况,从用药开始持续观察7~10d,出院患者电话随访。
1.3判断标准外周静脉炎的分级标准。0级:注药静脉走向皮肤及血管无任何改变;I级:沿静脉途径疼痛5d,局部发红或肿胀或水疱,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Ⅳ级:疼痛不能耐受,停药。
1.4临床护理
1.4.1用药护理①用药前向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包括化疗药物的应用方式及毒副作用,如对静脉、局部组织的刺激性及骨髓抑制等;输注时尽量不要活动穿刺侧肢体,不能自行调节滴速,如发现局部肿痛等不适立即告知;②静脉应用化疗药物前后,均需滴注250~500ml的等渗液体,并使用止吐药物,确保静脉通畅;③用药期间护士加强巡视,发现药物外渗或疼痛不适及时处理。
1.4.2并发症的护理①发现输注部位药物外渗或患者疼痛、不适,立即停止输注,用注射器尽量回抽药液,外渗部位用0.5%的利多卡因5~10ml+地塞米松5mg做局部环形封闭,并间断性冰敷12~24h,严密观察48~72h。禁止热敷[2],以免加速组织吸收致局部坏死;②静脉炎护理:I~Ⅱ级:局部间断冰敷12~24h,次日改25%的硫酸镁湿敷10h,持续2~5d,或用中浓度的茶叶水将金黄如意散调成稀糊状涂在表面,范围略大一些,外包保鲜膜持续湿敷,每天更换4~5次。11例经及时护理,3~7d恢复。Ⅲ~Ⅳ级:用无菌注射器抽干水疱,0.1%利凡诺持续湿敷,外包无菌纱布,每天更换1次,禁止用金黄如意散糊剂外敷,严格无菌操作;3例经及时护理,5~13d恢复;③药物外渗护理。3例药物外渗发生于置管2个月后,分别在置管侧的腋下和胸壁外侧,经X线证实导管头端分别位于腋静脉分支和胸外侧静脉,考虑长期留管后发生导管异位所致,拔管并同法护理。
2结果
静脉炎发生14例,其中Ⅰ级6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发生率9.03%;化疗药外渗发生3例,发生率1.94%。
3讨论
化疗期间由于水化治疗的需要,输液量多、输液时间长,部分患者反复化疗后静脉受损严重,常规静脉无法穿刺,只能选择掌指、指间关节处静脉末梢,这些静脉由于存在管腔细、回流慢等缺点,不能满足长春瑞滨等快速输注的要求,增加了药物对血管内膜的作用时间。加上血管壁薄,血管内膜耐受性差,穿刺后不易固定等缺点,在药物长时间的化学性刺激及钢针持续的机械性刺激下,容易出现药物外渗或非外渗性静脉炎,且伴疼痛程度较重。PICC由于导管头端在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血流速度可达2500ml/min,化疗药物输注时不与外周静脉接触,直接进入中心静脉,并迅速稀释,极少出现药物性外周静脉炎和疼痛。适合长期化疗、老年病、肠外营养、血液透析和危重患者,是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