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hangdahai.com--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斯基尔贝克(M.Skilbeck)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大致要经历五个阶段:分析情境,拟定目标,构建课程方案,进行解释并交付实施,进行追踪和方案重建。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参考武汉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等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以羽毛球和乒乓球项目作为我校校本课程进行开发,根据斯基尔贝克的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经过多次反馈与实施,初步建立了我校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见图1)。
一、学生的发展
1. 改变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
态度是影响个体对一类人、客体、事件的行为选择的一种*得的内部状态,包括了情感体验(Affection, A)、行为倾向(Behavior, B)和认知水平(Cognition, C)等三种构造成分。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了体育锻炼态度的量表测试,测试结果对比如下表1。
由表1可知,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行为认知(75.97)、情感体验(63.68%)、行为倾向(64.85)均有较大的增长,说明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在认知水平、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表现出协调一致,都是积极的。原因是,校本课程开发后,教师重视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非智力,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程度发生改变。行为倾向分值增长最小,这是由于学*压力大、经济来源少、场地资源缺乏等因素,制约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与空间。
2. 发展了学生的体能
体育与健康校本开发后,学生体能增强,体质得到改善,肥胖人数减少了;而体育课及其他体育活动中,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合作,并以极大的热情融入到活动之中,学生及家长对其的期待和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见表2。
从表2中显示,实验组在实验后学生的平均身高高于对照组0.6cm、体重重了0.3kg、肺活量多 136ml,身高和肺活量的 p 值均大于 0.05,坐位体前屈多0.6cm,但没有显著性,只有1000米进步且呈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后实验组的学生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有向好方向发展趋势,运动素质高于对照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余体育和社会体育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兴趣和运动参与率;二是学生积极参与了羽毛球、乒乓球中等强度负荷的长时间的运动锻炼,使心脏肺脏及循环系统在身体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能够有效地供给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到参与运动的肌肉,提高了学生的有氧能力。
3. 改变了学生的学*观念与方式
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体育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实用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从教师为中心向课堂为中心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乐于探究,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变换思维方式和角度,发展了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这不仅奠定了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还从单一、被动的学*方式,向多样化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学*方式的转变。
4. 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学生积极主动开发的过程。在基础课程中,重视体育特长生和骨干的培养,学校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发挥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充分和更主动的发展。在扩展课程中,倡导学生积极探索、自主合作的学*方式,通过学生羽毛球和乒乓球俱乐部的实践,以及学生体育文化学*(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网上搜索、欣赏比赛)、竞赛交流(课余体育竞赛、社区与家庭体育参与)等,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
二、教师的发展
1. 发展了教师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是教师对课程系统的基本认识,对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活动方式、课程评价、课程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理念,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
随着校本课程进程的深入,认识的不断提升,我们现行使用的教材,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孩子发展的需要,还有待不断开发、调整。为了落实校本教材,在学校和林建强科长的领导下,参照兄弟学校广州市培英中学的《点击健康》等资料,段滔老师和覃宇老师自主进行校本化处理,分别完成了校本教材《乒乓球教学》和《羽毛球教学》;并根据实践研究所得的相关数据和我们对研究实践的认识,由林建强老师执笔写成了成果论文《试探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在海珠区体育论文评比中获奖。此外,就校本研究的教学内容分别组织课题研究课展示成果,一是由覃宇老师主讲《羽毛球正手击后场高远球》说课课例,参加了海珠区“明珠杯”评比;由苏水生老师执教的《在乒乓球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思维》公开课参加了海珠区录像课评比,均获得较好评价。教师们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逐步增强了课程的生成意识、资源意识。
2. 提高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参与课程开发能为教师提供接触课程理论并探究课程问题的机会,促使教师阅读大量理论,厚实了教师的文化底蕴,促使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改变,从而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和课程素养。在校本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利用多种形式抽象和概括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努力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林建强老师的论文《试探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在海珠区体育论文评比中获奖。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和校本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育行为发生了真正的变化。实践中,在场地资源层面,将学校的创新广场、力学楼架空层等均开发为可利用的资源,甚至使用宝岗体育场、学校附近社区,不断完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在人力资源层面,在学校“南德教工羽毛球俱乐部”、学生羽毛球俱乐部,以及乒乓球教工俱乐部的师生带动下,全校其他师生都积极参与。通过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更新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育科研及体育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了教师队伍的素质。
责任编辑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