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hangdahai.com--学生演讲稿】
作者简介:范育玲,1992年7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获本科学士学位,1999年获主治中医师职称,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背俞穴配合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89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针灸疗法配合止嗽散中药口服,对照组仅采用止嗽散中药口服。以达到痊愈标准的疗程天数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达到痊愈标准的疗程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感染后咳嗽具有良好的效果,较单纯使用中药更佳。�
【关键词】针灸;止嗽散;感染后咳嗽�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40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26-02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又称为“感冒后咳嗽”,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转变为慢性持续性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中医治疗本病主要以中药为主,笔者在临床上尝试采用针灸疗法配合中药内服,临床体会针药结合效果确切,起效迅速,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2005年《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中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之间;患者知情同意。�
1.2排除标准: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肺气肿、肺心病、COPD、呼吸衰竭等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肝、肾功能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者;不愿接受研究措施或其它原因不能合作者。�
1.3分组:�
1.3.1分组设置:分为两组,治疗组为针灸疗法配合止嗽散中药口服,对照组仅采用止嗽散中药口服。�
1.3.2分组方法:本项观察开始时,国内尚未查到有关针灸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文献,没有足够的证据进行支持,因此出于伦理学考虑,笔者未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分组上,采取与患者沟通,向患者告之两组治疗方法的区别,由患者自行选择。�
1.4一般资料:2008年3月至2010年2月,共收集89例符合标准的病例,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54例。治疗组35例中男8例,女27例,年龄22~54岁,平均30岁,病程22~45d,平均28d。对照组54例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27~50岁,平均35岁,病程23~50d,平均32d。两组病例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性别分布虽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由于无资料显示感染后咳嗽的疗效与性别相关,故亦不作重视。�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两组均使用止嗽散口服:桔梗10g、杏仁5g、紫菀15g、百部10g、甘草5g、荆芥15g、浙贝15g,每日一剂口服。�
2.2治疗组:除使用基础治疗外,加用以下针灸治疗:�
2.2.1针刺:取穴大椎、风门、肺俞,针刺得气后,电针20分钟。�
2.2.2火罐:出针后在自大椎至肺俞的脊柱两侧区域拔火罐,留罐5-10分钟。�
2.2.3穴位注射: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取穴为①双侧肺俞;②双侧风门,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以上治疗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3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方案。�
2.4疗程:2周为一疗程。�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2002年中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3.1.1临床痊愈:①咳嗽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②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③有效:咳嗽症状减轻;④无效:咳嗽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1.2两组达到痊愈标准疗程天数比较:�
4.讨论�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n cough)又称为“感冒后咳嗽”,即指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以后仍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时间可以持续3-8周乃至更长��[1]�。文献报道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者,大约11%-25%会发生感染后咳嗽��[2]�。�
目前感染后咳嗽西医尚无公认的治疗药物,2005年中华医学会颁布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1]�推荐使用第一代抗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及中枢性镇咳药,在一般治疗无效情况下可短期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但仅是一种对症治疗,只对部分患者有效。�
关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气道粘膜损伤,继而浅层纤毛上皮细胞毁坏脱落,粘膜下纤维细胞(咳嗽感受器)暴露,气道产生无菌性炎性改变、气道高反应性有关��[3-4]�。�
近年来中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文献屡见不鲜,在中药的使用上,以止嗽散为主方的较为多见��[5-9]�,笔者在临床上采用止嗽散治疗本病,体会效果较为理想,但为进一步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我们考虑采用针药结合的方式,其依据为: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主要与无菌性炎性改变、气道高反应性有关,与哮喘的发病机制一致。而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哮喘具有较好的效果��[10-12]�,多项实验研究亦认为,针灸治疗气道高反应性疾病的机制与阻断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有关��[13]�。�
感染后咳嗽在中医当属于“外感久咳”范畴,中医理论认为原因与外感表邪,除而未尽,导致痰气郁结,肺失宣肃,日久使正气受损,邪恋正虚,引起咳嗽迁延不愈。本研究所采用的大椎、风门、肺俞穴能振奋阳气,调理肺脏机能,宣肃肺气,从中医理论上说证据较充分。而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本病采用的穴位,可能起到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的效果,有人从《针灸古籍腧穴主治检索系统》收入的62种古籍中关于哮喘的内容进行统计,总结了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而本文采用的三个穴位,正是属于位列频次最高的穴位其中��[14]�。�
总之,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感染后咳嗽,在缩短疗程天数上,要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的使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2]Braman SS.Postinfectious Cough: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HEST,2006,129:138S-146S.�
[3]LITFLE JW,HALL,DOUGLAS RG JR,et a1.Airway hy-perreaetivity and peripheral airway dysfunction in influenza a in-fection.Am Rev Respir Dis,1978,118:295-303.�
[4]EMPEY DW,LAITINEN LA,JACOBS L,et a1.Mechanisms ofbronchial hyperreaetivity in normal subjects after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J].Am Rev Respir Dis,1976,113:131-139.�
[5]许银姬,辛瑾琛,加味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30例.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2):25-26.�
[6]刘波,贺小婉.止嗽散联合刮痧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42例观察.现代临床医学,2008,34(1):12-13.�
[7]张文东.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后咳嗽40例.新中医,2007,39(12):67.�
[8]吕予,张群莹.加味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36例.陕西中医,2007,28(8):951-952.�
[9]许建平,许少华.止嗽散合升降散治疗感染后咳嗽54例.福建中医药,2007,38(4):37-38.�
[10]莫珊,邓丽莎,曾莺,等.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中医药学刊,2005,23(3):537-550.[11]张文彭,等.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症状与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11):763-767.�
[12]米建平,刘炳权,符文彬,等.天灸疗法防治支气管哮喘181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2):61-62.�
[13]王燕,刘艳艳,杨永清,等.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6,19(5):406.�
[14]齐丽珍,黄琴峰,刘立公,等.针灸治疗哮喘[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