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春节
  • 清明节
  • 五一劳动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 十一国庆节
  • 妇女节
  • 青年节
  • 六一儿童节
  • 教师节
  • 护士节
  • 记者节
  • 植树节
  • 重阳节
  • 八一建军
  • 节圣诞节
  • 父亲节
  • 光棍节
  • 中元节
  • 七夕节
  • 情人节
  • 元旦节
  • 建党节
  • 感恩节
  • 万圣节
  • 母亲节
  • 元宵节
  • 情人节
  • 愚人节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节日大全 > 中秋节 > 加强水源地生态环保全面推进... 正文 2021-02-20 00:14:38

    加强水源地生态环保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强水源地生态环保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单单是提高农民收入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谓新农村的“新”,应该体现在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上。XX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引入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推进和提升新农村建设,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环境质量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XX县位于鄂西北边陲,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特困县之一。3586平方公里贫瘠的国土,“八山一水一份田”的自然环境,养育着上庸45万人民,发展不够是最大的县情。一是工业发育不全,工艺落后,设备老化,市场竞争力弱,结构调整困难重重。全县较具规模的23家工业污染企业,由于大多属老污染企业,布局不合理,当时“三同时”制度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超标排放十分严重,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特别是水污染的部分指标有的已超过市政府下达的总量指标,工业点源治理任重道远,水环境问题已开始凸现;
    二是生态环境脆弱。XX通过近几年生态示范区的创建和退耕还林等措施,水源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好转,植被不断增加,水土流失逐步减少,水源区群众认识到了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并且从中得到了实惠,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很高,但水源区退耕还林的实际需要与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有很大的缺口,全县25度以上的坡地有20.6万亩未纳入退耕还林计划。XX十年九旱,实施退耕还林,造林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适合种植经济林的较少,大多以生态林为主。对退耕还林政策,国家规定生态林补助8年,经济林补助5年,XX土地资源本来就少,加之大量土地退耕,农民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眼前生计和补贴期过后的生活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水源区经济发展滞后,或者发展不够,想必会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
    三是面源污染日益加剧。XX县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形,年使用农药达106.5吨、化肥达3471.2吨,桔杆综合利用不足30%,畜禽粪便资源化的不足20%,农田地膜回收不足30%,致使种植业的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业的粪便污染,农田地膜的“白色污染”等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已开始影响农作物安全和水环境质量;
    四是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大,全县17个乡(镇),没有一个较规范的生活垃圾填埋厂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每年1180.81万吨的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入堵河,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染物已占全县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0%。城镇生活垃圾逐年增加,现年排放量达3万吨,年增长率在5%以上,无害化处理率为零,生活垃圾顺河而倒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水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我们解决现有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诸多不足,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入手,保护好水源区生态环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1、树立建设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理念。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长期任务,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最高境界,在规划中始终坚持以生态为主线,突出和谐这一主题,严格制定各种生态指标,将生态环境建设指标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建立严格考核机制,推行生态环境目标审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使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始终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应将水源保护区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总体规划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使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和恢复,把XX这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2、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XX资源比较丰富,以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绿色植被居水源保护区之首,为了在水源保护区实现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达到“双赢”的目标,发展新型工业、绿色产业、生态旅游是必然选择。为此,一是要探讨建立供水区与水源保护区经济社会发展“双赢”政策。南水北调不是朝夕工程,供水区和水源保护区应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实现共同发展,才能达到互惠互利,探讨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就是要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通过国家立法等形式,将供水区向水源保护区的补偿政策通过一定是有约束力的形式固定下来,建立长期对口扶持机制,将供水区高新科技嫁接到水源保护区,改造原有的传统产业和老工业企业,发展新型工业、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解决水源保护区发展之忧。通过供水补偿解决农民生存之忧,使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能真正实现持续建设,逐步恢复、不断完善的良性循环;
    二是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一方面是加强对老企业环境监管,对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污染严重而治理无望的污染企业,实施依法关闭,把关闭企业纳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综合整治范围,给予一定补偿的方式,使这些企业关得了,还稳得住。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开发区建设,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劳动密集型大企业、大项目,通过环评把关,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形成企业之间互为关联、资源共享、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源区。依托水能、矿产、林特等资源优势,加大传统骨干企业的技改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力促成潘口电站项目上马,实现以潘口电站为龙头,各梯级电站为依托,努力打造鄂西北第二大水电基地。加大林产化工企业的改造,把天新医药化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培育壮大成林产化工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把XX建成全国最大的肚倍之乡,使肚倍基地建设与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实现有机结合,使XX成为全国最大的单宁酸、没食子酸生产出口基地;
    三是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XX是国家级生态试范区,要充分用足用活生态试范区这块金字招牌,依托丰富的山野菜资源和以圣水为龙头的茶叶资源,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做大做强绿色山野菜产业、有机茶叶产业和无公害农产品三块蛋糕,走出就农业发展农业的传统农业模式,逐步实现生态大农业;
    四是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依托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具有丰厚底韵的女娲文化、堵河文化,大力开发以堵河源自然保护区为龙头,以武陵峡、女娲山为精品,以县城周边休闲娱乐为依托,四季皆宜的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精品。
      3、大力建设生态环境,着力改善城乡整体面貌。环境建设是改善城乡整体面貌,推进生态型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是水源保护区治理面源污染的抓手。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是发展经济、保护水源区水环境质量,提高广大群众文明程度的前提。一是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快以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置场为重点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要大力开发利用再生清洁能源发展沼气,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沼气是绿色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重点工程,是切实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抓手,兴建四位一体的沼气,采用“畜—沼—粮(菜、茶、果)”模式,达到“一沼”代“三料”(燃料、肥料、饲料),“三料”促“五业”(农、林、畜、副、渔),“五业”促“三效”(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生态效益,是遏制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化学肥料使用的有效方式,XX已规划以每年建1万户“四位一体沼气池”,改2万户高效省柴灶、1万户太阳能的速度全力推进农村能源替代建设工程;
    三是要加快生态村建设,XX是山区县,各村所处地理位置环境差异大。为此,在建设过程中要突出与生态环境的高度和谐,以构建“清清渠水绕村庄,绿树成荫瓜果香”的山水田园乡村风光为基调,坚持从村镇的山形地势出发,依山顺水,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以道路、用电、用水和农村能源、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在发展特色经济上,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目标,努力建成“两山一岗”(即:大观山、九华山、九里岗)周边区域乡镇生态有机茶基地,建成“三河两库一岗”(即:堵河、霍河、官渡河、黄龙滩水库、霍河水库、宝丰九里岗)为中心的三大果树带。大力发展魔芋、中药材、肚倍等特色产业,推广耕作技术、节水技术、免耕技术等生态农业技术应用,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耕种对水源保护区水质面源污染问题。
      4、认真落实“三项”制度,切实加强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一是落实目标责任制。要将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结合起来,科学制定考核内容,把水源保护区党政一把手部署研究环保工作、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投入、环境质量和社会评议作重点内容,通过对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或建设项目“三同时”率、群众性环境投诉数量、空气质量变动率、饮用水源水质和地面水质变动率、环境保护投入增减率、公众对环境质量满意率作具体考核指标,纳入政府和党政一把手的政绩考核,通过上级组织部门考核,做到凭实绩评价使用干部,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水源保护区的新农村建设中;
    二是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要作为环保工作的“控制闸”、“调节器”和“杀手锏”,冲在环保工作最前沿,促进水源保护区的科学发展。努力做到对不符合环境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选址、选线与规划不符、布局不合理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一律不批,在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批,使环评真正成为实现“保护环境与经济并重”的有效手段,作为市场准入的重要“门槛”,维护好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三是落实总量控制制度。要切实加强对入河排污总量控制监管,全面实施排污许可,杜绝超标排放和超量排放,为水源保护区建设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一个较宽松的发展空间;
    四是加强环保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水源保护区环保能力建设应优先于污染防治项目启动,只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区域管理模式,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水源保护区水质变化情况和污染防治成效,做到防范于未燃,才能实现科学决策,服务好新农村建设。
      5、提高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努力打造生态文化。先进的生态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只有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自觉接受新理念,形成新的思维方式,才能为生态型新农村建设提供最活跃、最有效、最持久的动力。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以学校为阵地,将生态建设写入中小学生乡土教材,让他们从小就树立热爱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的意识。以广大干部群众为对象,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生态产业、绿色消费、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建设的知识,将生态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千家万户,不断增强全民生态忧虑意识,引导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人人重视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抓好生态文化普及。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生态意识的新型农民为重点,依托产业、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发展生态经济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XX人民始终不忘努力创造一个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作者系县环境保护局局长)

    推荐访问:水源地 新农村 全面推进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加强水源地生态环保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