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范文大全 | 节日大全 | 教案下载 | 个人简历 | 优秀作文 | 精美散文 | 励志名言 | 公文范文 | 文档下载 | 论文范文 | 读后感大全 | 文库 |
鸿斋文档网
  • 工作范文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计划范文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发言讲话稿
  • 幼儿教育
  • 小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中教育
  • 职业教育
  • 您的位置:鸿斋文档网 > 文库 > 解决方案 >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活学生... 正文 2021-03-08 10:16:22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性学习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性学习

     

     


          目前,"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文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普遍不浓,主动性不强,思维不活跃。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对此,我们语文教研组结合我校学生学语文现状,立足校本教研, 将"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性学习"作为本学年教改课题。我们主要从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情感化等方面进行了本课题研讨的。



        一、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活动情境激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采访名人、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们在所教班级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优秀作文展览、采访名人、专题演讲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如初一允立维、刘孝民同志在教《皇帝的新装》时,结合课文特点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
    初二何玉荣、佘毅博、任景涛同志带领学生走近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歌颂自然"诗歌朗诵会;
    初三年级组根据中考试题样式,分别组织学生进行了"走近名人""我文明、校园文明活动"采访和演讲活动。于活动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我们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二)、竞争情境激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运用竞赛手段,激发竞赛情境。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本学期,初一允立唯同志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学生还效仿《青苹果乐园》的风格,取名为"初露小锋芒",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个性,于谦虚中见锋芒。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的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工夫,周记写得少的就在课堂演讲上多谈谈,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生活情境激趣

        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的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报一种大语文的观念,跳出课堂,语文要与生活相联系。佘毅博同志在教《背影》这篇课文时,针对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和母亲很好,却对父亲颇多怨言,难以理解课文中的父子深情。他先让学生自由诉说自己对父亲的不满,然后给学生讲述了他自己父亲的一个疼爱他的小故事,通过老师的故事,学生很快明白,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在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起来述说自己的父亲。紧随其后他又给学生讲述了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位老太太给手提大袋小袋的他让座的故事,学生很快明白了小事中蕴涵的美好心灵。课后他布置了一个作业,让每一个同学回家给自己的父亲洗一次脚,然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因为有了生活的真实体验,许多学生写出了富有真情实感的好习作。做文如同做人,有的时候,要明白课文,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做人。通过生活中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四)、音乐情境激趣

        文学与音乐都属于文艺,其中自然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春》这一课,有各种教学方法。我校教师刘红朝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引进音乐,取得了好效果。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他给学生放了班得瑞的《寂静森林》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学生通过音乐,仿佛置身与春天的原野之上。随后学生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春景图.初二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对与初二从未离家的孩子来说,要他们去体会分别的那种滋味,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和意境,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凭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了那种离愁别绪,何玉荣老师给学生放古曲《阳光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很自然的体会了诗句的意境

        (五)情感情境激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常常是铃声一响,同学们便唠叨开了,"又是老北京的故事……"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叹:"学错了学科,进错了门"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厌学到好学,想学语文呢?我们在教学中尝试了情感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影响学生的情绪,在融融的情感中,可以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我们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课前,一些教师常和学生一起谈谈时事,侃侃足球,聊聊网络,说说追星,论论电视。无论是《实话实说》,还是《焦点访谈》,抑或赵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一丝启迪,大家在笑过以后会有很多的感悟。

        听代秀莹同志曾给学生讲过一则《猫和老鼠》的故事,题目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兴趣。故事的内容是关于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成为敌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学生听得很入神。课后一名平时基础很差的男生却很完整的将它写在周记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与他平时写周记时的只言片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她在班级对他大加赞扬,这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的周记也大有长进。虽然这是教学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却使我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六)、 多媒体情境激趣

        随着我校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引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目前在我校,电子备课已基本取代书写教案,电脑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无论是初一、初二、还是初三语文教师都能够自己从网上下载教案和课件,许多老师还能亲自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上课、专题训练和实体讲评。如初三年级组在中考复习时,龚志华老师制作了大量的专题课件和试卷分析课件。随着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们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

    又如在做《说话训练》时,我们选取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大眼睛》,春城的一场春雪的图片以及环境污染的录象片,使学生在图声景的感染中,有感而发,即兴发言,侃侃而谈。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更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如此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口才,并且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学更为直观,可谓一箭三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推而广之。



        二、在情境中,指导学法,转变学习方式

        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迫切弄清未知事物的心理愿望,促进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形成一种主动性,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需要",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1) 、在情境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活动,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去学习,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极好地创造自主学习的动机。在上《理想》一课时,佘毅博老师采用由引导、设计,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形式。该文是一首哲理诗,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自身的体会来加强理解。他这样导入--"理想"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或是对未来的设想。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都有不同的理想。今天请一位同学充当的角色来主持课堂,让在座的同学包括"我"在内都谈谈自己的理想。同学们看到老师和他们一样坐在讲台下,身心放松了许多,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轻松。这时,许多同学会要求老师也谈谈自己的理想。毅博说:"我理想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但美好愿望能很轻松、顺利地实现吗?诗人所说的"理想"是什么样的理想?没有理想的人生快乐吗?"从而在良好的自主意识中不断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感,跳出课文的同时也是在解决课文。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情境中,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合作学习应有节制,不能为合作而合作。讨论的问题应该有思考价值,而且合作的形式应多样化、合理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例如单元归纳小结的合作。我校老师是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从多方面去着手:了解一点常识,识记重点词语,品味关键字词,摘录一些佳句,精读精彩段,学习巧妙构思。由于分工合作,很快就能完成。教师再给以点拨,使之完美。如八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的古诗文:一组整理常识:作家陶渊明、刘禹锡、杜甫等,体裁诗、铭、记、说等。二组梳理字词:通假字、多义词、词性变化的词、古今异意词等。三组理解、翻译关键语句。四组精读精彩段落。五组归纳精巧构思与写作特色。六组赏析名句等。各个小组又分工到人,组内交流后拿到全班交流。

    每课或每单元,都去这么做,不仅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积累和丰富,而且合作的效率也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尝到合作学习的甜头而努力合作,尤其是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3)、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应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社会和自身的学习生活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发现和解决未发现和未解决的问题,最终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我们初三备课组根据课文的内容,因时制宜的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如《越巫之死》这篇课文,趣味性较浓,学生很感兴趣,我们就设计了一些活动来满足他们的需求:①写一份越巫死亡病情诊断书 ②写一份目击证人的口述实录 ③代越巫之妻写一份起诉状 ④代恶少年写一份申辩状 ⑤代法庭写一份宣判书 ⑥为越巫写一份挽联 ⑦为越巫写一份墓志铭 ⑧写一份有关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倡议书 ⑨为长篇小说《越巫之死》写一篇序言⑩编一出《越巫之死》的课本剧并演出。探究性学习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思考研究、查阅资料,进而解决问题并最终形成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当发现通过学生思考还难以解决问题时,就要引导他们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思考研究,进而最终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绿色蝈蝈》一文时,杨少华老师给学生提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昆虫的名称,并让学生介绍它们的外部特征、生活习性等;
    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她就引导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要求作好读书笔记。

        三、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达成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但大多实验教师对其精髓领悟不准,没有把握其本质和具体的操作方式。最突出的表现有:

        (1)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把"对话"变成"问答"。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习以为常。

        (2)把"自主"变成"自流"。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典型的"放羊式"的傻读。

        (3)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有要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又没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

        (4)探究的"泛化"与"神化"。语文课标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方式。无需探究、考究的偏要去探究、考究,这只能是对探究价值的贬损和摧毁,从而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相反探究的神化则是把探究拔高,用科学家的探究性质和水平来看待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从而一方面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屑一顾,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不尊重、不信任、不引导,课堂上即使出现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也是草草了事,急于收场。



        (5)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忙活这,一会儿忙活那,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却称之为"动中学",这种"活动"是外在多于内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为活动而活动,有活动却没有体验,没有反思。

        (6)多媒体课堂形式单一化。多媒体教学虽有生动直观的一面,但是如果一昧的依赖就又会使课堂成为变相的满堂灌,只是把教师的单一讲解变成了机械的放映。曾听一位年青老师的多媒体课,这位老师整堂课就坐在电脑前一个幻灯片接着一个幻灯片放映,学生只是观看根本没有参与这节课的讨论,像这样的课,学生久而久之就会厌烦。对此,我们还需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反思,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课堂,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从自己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多渠道多角度的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

     

    推荐访问:创设 情境 语文教学

    • 范文大全
    • 教案
    • 优秀作文
    • 教师范文
    • 综合阅读
    • 读后感
    • 说说
    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性学习》由(鸿斋文档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21 鸿斋文档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