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地方课程教学案例分析 [浅谈地方课程教学生活化与管理]

【www.zhangdahai.com--企业管理范文】

   摘 要:现代地方课程教学观认为,地方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注重学生进行探索地方课程知识、学*方法、应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过程,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求学所必须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地方课程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即让地方课程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教学 探究 体验
  
   《地方课程》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在学*、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教材内容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一改以往那种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实施,才能做到让地方课程教学生活化呢?本人结合自己近几年来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激发兴趣导入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之中去。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心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以《温瑞塘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课为例,上课前让学生欣赏陈红演唱的一首歌曲《常回家看看》,让他们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体会温瑞塘河美丽的风光,听完歌曲之后,随即启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让他们各自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保护母亲河。经我这样一动员,学生的学*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述说自己如何保护母亲河,惟恐自己落后。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中,学生带着浓浓的学*兴趣与我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2.创造环境教学组织生活化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同样以《温瑞塘河――我们的母亲河》一课为例,当师生共同进入新课学*后,师生之间就开始以聊家常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围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母亲河,该如何去保护母亲河”这一主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各自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在做的,从中体会保护母亲河的真实感受。在学生谈的过程中,我也从中穿插讲述小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保护母亲河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应尽的责任。与此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还组织几名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表演亲身体会此中的感受,使他们更深地认识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贴近生活情境设置生活化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因此,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学*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注意: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例如,我在教学《我们的生活――两代人的对话》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精选电影《九香》中母亲含辛茹苦疼爱孩子的镜头,配上满文君的歌曲《懂你》,让学生反复看、反复听,尽管我不说话,但学生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一直在感动,在沉思,将平时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一幕幕在头脑中闪现。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因为受到感染而百感交集,感动、幸福、激动、愧疚……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平时自己对父母的不理解、不满甚至叛逆都随之烟消云散。紧接着我让学生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与父母进行沟通,学生们说了很多很实用的沟通方法。就这样,巧用教材内容设置情境,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内化行为教学活动生活化
   地方课程新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地方课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使地方课程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教育。”因此,在课前或课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开展采访、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学生研究性学*《网络上的人》为例,我在教学这课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了一个社会调查:让学生去调查社会上经常上网的人,调查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如何看待上网。然后让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资料,写一篇《我们如何对待上网》的调查报告。学生通过实际调查采访,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更清醒地认识了上网的利与弊,从而也明确自己今后该如何去上网,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为自己所用。这样处理教材,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往往不能简单套用书上的事例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地方课程上的认识。
   总之,地方课程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学*中生活,在生活中学*,成为真正的社会人。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制订的九年级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课程标准(修订)》
  [2]《探究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麻晓春等编作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3]《新课程教学设计 》金鑫 王淑萍编作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访问:浅谈 化与 课程教学 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zhangdahai.com/qiyewenhua/qiyeguanlifanwen/2019/0321/27979.html

  • 相关内容
  • 热门专题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zhangdahai.com 大海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4068064号-2
  • 免责声明:大海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